山林子自然智慧养身学
专栏:诗文选粹
发布日期:2018-01-18
阅读量:10999
作者:山林子
收藏:
山林子先生系自然道德智慧学、慧商学、创新思维、养生学专家。他始终遵循传统继承贵在适时创新的宗旨,以回归人类自然道德本体文化精神、复兴传统自然道德智慧文化为己任,在世界上首次提出“慧商”“回归自然,宇宙无限;回归自我,生命无限;回归心灵,智慧无限!”“道德智慧就是力量,人类呼唤道德智慧教育!”等重要理念,首倡自然道德智慧教育与教育智慧、慧商教育,自然道德智慧人生诗意教育,并长期在高校进行了大量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他以原创自然道德智慧诗文传播人类先进自然道德智慧文化,提升人类自然道德智慧心身素质!

第二部  山林子自然智慧养身学

目录.jpg

1

在佛学中,把人的日常生活,统归为四种不同姿态,就是行、住、坐、卧,称为“四威仪”。在“四威仪”中,“坐”不过是其中一个姿势而已。要修禅定,不但坐时要定,在行、住、卧时也要能够定才行。不过,在修定的开始阶段,以坐的姿势入门,属最容易的方法了。静坐可以澄清思虑,增进健康,是修身养心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免不了种种疾病,一切疾病又可分为身和心两方面,我们平时往往只注意身病,对于心病,一般都不够重视。实际上,身病的发生,大部分是由于心虚气弱造成,而主要是由于忧思惊怒,心神扰乱所造成。凡贪食、贪得、贪胜等等都足以招致病患。据研究,人在精神好的时候,可以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酞胆碱,这些物质有利于身心健康,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节到很好的状态。相反,若终日郁闷忧伤,贪嗔痴疑蛮,就会使有益的激素分泌紊乱,内脏器官功能失调,发生胃痉挛,引起血压升高,造成冠状动脉闭塞,特别容易诱发心脏病。所以我们要求身体健康,要除病就须先补气,要补气就须先养性,要养性就须先去除烦恼妄心,使心不动摇,自然精气内充,抵抗力强,疾病就无从发生了。

2

坐禅具有“舒解神经紧张”的功效。坐禅中人脑波缓慢,呼吸减少,状况如同睡眠,禅坐虽是完全放松,却随时可以醒来。用禅来治疗失眠、癫痫、十二指肠溃疡、感冒、肺病等,效力奇佳。培养“心理安静力”,能在任何环境下集中心力,安定下来。静坐可以使人处于“宁静的松弛状态”,减少紧张、焦虑,提供舒适感。禅坐,除了感冒、胃疼等小病不见了,体力、精力、休息效果、松弛状态等,居然是以往的四倍多。禅坐的平静,使人明白自己的生命需要什么,睡觉比以前少,但大脑很清爽。目前,大力提倡东方禅坐、冥想、静坐治疗的当属美国、法国、英国。

3

人身有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我们从事修养,固然两方面都不可偏废,但心理方面其实更重要。而静坐不但在生理方面可以使人大有裨益,心理方面也能使全身精神归于统一集中,促使心理向健康更进一步发展。抱着一种平静的态度,是与注意力分散抗争的唯一方法。同时心理既安宁而正常,思想也清明而愉快,自然就能促使体气平和,祛病延年。

4

在佛学中,人身的血液,正如同铁路的运输,宜于流通。运输停滞,物质必然积压;血液停滞,人身必生疾病。养生家只能用清洁、运动、多得日光空气等办法来辅助血液的运动。静坐一法,能使大脑皮层的活动趋于镇静正常,而促使全身各机构的工作更为顺利协调,同时呼吸因练习而得到调和,借呼吸的功用,使横膈膜上下动作,腹力也得紧凑,可以逐出腹部的郁血,返归心脏,再由心脏逼出鲜血,输送到全身。

5

天地宇宙是万物大生命的本源,日月与地球,便是这个大生命中分化的小生命,其变化规律是同体生命活动的法则,所以大小生命的原动力,都是机体变化的作用。但是这个无形无状的气,虽然是看不见摸不到,却在天地日月运行的法则上和自身生命的延续上可得而知,而且还可以求出她的规则。她们以地理物理的气象一年分4季,12个月,360天的规律,配合太阳运行的一年365天又1/4天作为准则,中间取月亮的盈亏作为标准,认为天地日月和运行,与地理、物理、人的生命活动都是受到一个共同原动力而有法则地支配着。

6

养生养身,重在养心养神。张仲景指出,那些终日孜孜汲汲,奔忙于名利,攀附权势的人,从来就没有恬淡平静的心情。这种人,尽管外表穿戴华丽,但其身心交瘁,十分空虚,不过是外强中干,不堪一击。一旦有病邪来袭,马上陷入困苦不堪的境地,束手受败。这些仕途得意者,倘若只奔忙于名利,不能保持恬淡平静的心境对待名、利、富、贵。本来已无平步青云的快感,加上囊中羞涩、简衣陋室的困境,如果心底里还放不下那些名利权势的欲望,再有是是非非的思虑,一句话,不能保持一种虚无恬淡的心境,那岂不是三重压力一起袭来,这不等于是自毙吗?

7

  饮食能滋养人的血气。血,能够使形体舒畅,气能够卫护四肢。首要的东西是精华,是髓和精,其次才是肌和肉。平时不能够等到极饿时才吃饭,等到过饱时才放筷子,而应做到饥中有饱,饱中有饥。人应当饥饿了就吃,口渴了就饮。不能强食强饮,也不能先食热食而随后又进冷餐,必定使冷热相搏而引起疾病。凡是吃东西,先吃热食,次吃温食,后才可以吃冷食。通常吃东西,太热伤胃,太冷伤筋,热不能灼唇,冷不得冻齿。大凡食物,温食胜于冷食,少食胜于多食,熟食胜于生食,淡食胜于咸食。

8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有氧运动风靡美国。库珀是一名苦学8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从事心脏内科专业的医生,但他因为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肥胖、全身无力、睡眠不好等而不能坚持紧张的工作。库珀对自己及周围人们的健康状况反思之后,做出惊人的决定,他重新回到母校哈佛大学读了公共卫生学的硕士,将自己的人生定位从健康的“下游”挪到了“上游”。他广泛涉猎篮球、中长跑、水上运动,通过跑步与合理饮食,体重明显下降。他研究出著名的“12分钟体能测验”与“有氧运动得分制”,成为全世界推广有氧运动的第一人。有氧代谢理念是建立在抗氧化理论基础之上的,假设胆固醇不氧化,就不会有斑块形成。每日跑步、游泳训练1小时,血清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会明显下降。1小时有氧代谢运动,使衰老迟到2.5小时。有氧运动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持续时间长。步行、跑步、骑车、游泳、跳健身舞、扭秧歌等都是强度低的有氧运动。健康在于科学的运动。

9

  疲劳分躯体疲劳、心理疲劳、病理疲劳和综合疲劳,这些均是向你发出的警报,别让今天的疲劳变成明天的身、心疾病。现代人易患疲劳综合征,此症与“现代”(即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等)相联系。此症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于1987年正式命名,现已为医学家所共识。在中国,对这种“现代病”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上述4种疲劳都需及时消除,不等疲劳出现就休息很重要。消除不及时,时间久了,就会使肌体的免疫力下降,使一些潜伏着的“隐病”和重要器官的慢性疾病急性发作,也会降低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灵敏度。

10

引入和接受新兴的艺术医学,诸如音乐、舞蹈、戏曲、绘画、书法、雕刻、文学等来防治疾病,这是“无痛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自然,把一方山水镶嵌在窗外。山柔情,水妩媚,绿沁心。窗子打通了人和大自然的隔膜,把风和太阳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着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寻找。其实,窗户引进来的何止是风和太阳啊!星辉、雾岚、暮鼓、晨钟,朗月载来的皎洁,庭树摇碎的细影,夜歌的恣意与悠扬,都从窗外来,软软的,酥酥的,细细的,像初生羊羔的蹄印,又像淡春的润雨,落在你的心扉上。

12

大自然中的一切仿佛能给人以极大的解脱。痛苦、忧伤、落寞一样一样地卸下来,让你浑身没有了挂碍,变得轻松惬意起来。如果上帝安排了一块让生命闲适愉悦的自留地的话,上帝绕来绕去,最后,选择了窗外。窗外,确实是个唤醒生命的地方,一线飞瀑,两棵高树,几点新绿,都可让生命活泼的跳动,像晨曦里枝上的雀。

13

中国美术大师齐白石,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寿高94岁。齐白石一生辛勤创作,57岁时,画作就达万幅。年过60岁之后,又在画风、艺术上大胆创新求变,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规定自己每天须完成5幅画。直到逝世前一年,仍作画600余幅。他常说:“一日不学苦混一天。”每天,他都能坚持学习,看书看报,精神非常充实,并且总能乐在其中。

14

万病由心生,此是千古至言也。因此,养生的根本问题是心身平衡也。不少人只知从形式上讲求养生保健,实乃本末倒置之举。先圣们几千年前就告诫人们,真正的养生保健之道,须先从心上下功夫,心正则气正,气正则脏腑衡,脏腑衡则身体衡,身体衡则无疾矣。这是千古真传养生、防病、疗病之秘诀也!

15

英国前首相、著名政治家丘吉尔享年91岁,被誉为“快乐首相”。他并非出生于长寿家族,父亲仅活了46岁,家族中没有寿至90岁以上的人,他自己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体重只有2500克,当时人们都担心他活不长。

那么他为什么能够高寿呢?专家认为主要是他意志坚韧,松弛有术,不论在公开场合还是和家人在一起,他的谈话总是充满幽默感,甚至在面对危险时也不忘记幽默。

16

乾隆皇帝在位60年,活了89岁,是历代皇帝中寿命最长者。他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4朝,享受了7世同堂的天伦之乐。

乾隆皇帝为什么能独享高龄呢?原来他有一套养生的秘诀。他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总结出了养生四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

乾隆尊为天子,富有天下,美酒盈仓,佳丽满宫。在此环境中,居然能做到不恋酒,不迷色,实属难能可贵。

乾隆的起居饮食很有规律。乾隆从不抽烟,但喜饮茶。乾隆对饮用水十分讲究,以西山泉水作为御用水,深得养生之道。

由于乾隆养生有法,因此他一生身体健壮,年近90岁还神志清醒,活动自如,有时还以太上皇的身份过问朝政,真不愧是一个健康的寿星。

17

人身正与天地同,身病之因多在心,宇宙全息在相应,心身平衡为良医,治病治本在治心,心身平衡在自然。

18

由心身的平衡到失衡,再由心身的失衡到平衡的调整,从根本上说明了这是人类肌体瞬间奇迹般变化的规律。“健康”二字在世界生命史上应重新定义:世界上没有健康的人,只有心身平衡的人!

19

大自然的生命,都在窗外。一只悠闲独步的蚂蚁,电线上欢快啾唧的小鸟,池塘里逍遥自在的小蝌蚪,泥土下伸缩自如的蚯蚓,活得无牵无挂,无拘无束。实际上,生命的富有不在于自己拥有多少,而在于给自己多少广阔的心灵空间。生命的高贵,也不在于自己处于什么位置,只在于能否坚守心灵的自由。你推开窗户,看看天空的高远与蔚蓝,听听鸟的鸣叫与飞翔,闻闻青草的芳香,就感受到了另一种方式的温馨和爱。窗外的大自然,是我们一生一世永恒的和谐桃园。

20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

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

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

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21

美国长寿画家哈里·莱伯曼,80岁开始画画,百岁成名。他曾在美国洛杉矶一家颇有名望的艺术品陈列馆举办展览,题为《哈里·莱伯曼101岁画展》。这位衣着讲究、精神焕发的百岁老人,是在80岁时才开始学习作画的。

他的实践向那些到了七八十岁就自以为上了年纪的人进一步表明:人具有不可思议的劳动能力,因而也具有不可思议的创造力。只要专注于一件事情,年龄对于人来说往往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22

欣赏音乐能给人生理上的共振,感情上的激发,情操上的熏陶,哲理上的启迪,有益于心身平衡。

23

寡思虑以养神,剪欲色以养精,靖言语以养气。

24

中国著名女作家冰心,高龄99岁。冰心的长寿,是因为她爱心永驻,能以微笑直面人生。正如她自己所说:“在微笑中写作,心情舒畅,微笑是长寿的维生素。”她知道人生的路到底是平坦的少,崎岖的多。她说,在任何环境里都要自足、知足。生老病死是人生重大而不能避免的事。我将作为第三者,旁观静听造化的安排。冰心一生热爱关心祖国,热爱关心儿童,热爱关心社会。正如她90岁华诞时为青年题词所写的那样:“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25

善治生者,先治其心。将躁则安之,将邪则止之,将求则以舍而抑之,将浊则以清而澄之。

26

人身小天地。

27

经云: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

天地交而生化万物。人秉天地阴阳之气而生,是以人之形身,应天地之日月、五星、山川、溪谷。而人之九窍,亦应天地之泰卦也。上三窍皆偶,下三窍皆奇,肺、心、肝为阴中之阳,而开窍皆偶;脾、肾为阴中之阴,而开窍皆奇。此天地炉锤之妙用也。奇偶之间,名曰人中,盖以此中分人之上下阴阳也。肺开窍于鼻,心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二阴。玉师曰:肾将两脏,故开窍于二阴。是五脏五阴之气,通于九窍者也。六腑不和则九窍为之不利,是六腑六阳之气,通于九窍者也。九窍为水注之气,是脏腑之津液,外注于九窍者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交互,上下和平,水随气而运行于外,是天地交而九窍通也。若阴阳不和,则九窍闭塞;水道不行,则形气消索矣。

28

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29

人之一身,聚天地之精,万物之粹,以为生命之宅,功德之本,其可轻乎?

人之一心,具日月之明,鬼神之灵,以为精神之府,善恶之源,其可忽乎?

30

真正的医生是你自己,只有靠你身体中的一切自然平衡,才能战胜一切疾病,达到自然心身平衡。

31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32

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33

有贤人者,法则天地,像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34

药有三种:上药养神,中药养性,下药疗病。此经宗旨,养神养性,唯去怵惕之虑,嗜欲之劳,其生自寿,不必假于针药者也。

35

人身本无病也,凡有所病皆自取之。

36

养生之道,只要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恼,形无劳倦,而兼以导引,助之服饵,未有不长生者也。

37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运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避邪不至,长生久视。

38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39

凡人一身,只阴阳二气。若阳气生发,阴气皆化为血;阳若不足,阴气皆化为火。

40

治身欲与天地相求。

41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恬淡脏腑,调顺气血,使一身之气流行中和,百病不作。善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形神虚矣。安能保太和以臻遐龄?

42

所谓杂气者,虽曰天地之气,实由方土之气也。盖其气从地而起,有是气则有是病,譬如所言天地生万物,然亦由方土之产也。彼植物藉雨露而滋生,动物藉饮食而颐养,必先有是气,然后有是物。推而广之,有无限之气,因有无限之物也。

43

人以阳气为主,阴常有余,阳常不足。

44

士大夫当为天下养身,不当为天下惜身。省嗜欲,减思虑,戒忿怒,节饮食,此养身也;规利害,避劳怨,营窟宅,守妻子,此惜身也。养身者,啬而大;惜身者,膻而细。

45

人身不过表里,表里不过阴阳,阴阳即营卫,营卫即气血。

46

检阅格言,皆治身治心良方。

47

能遵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48

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必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

49

一者少言语养内气,

二者戒色欲养精气,

三者薄滋味养血气,

四者咽津液养脏气,

五者莫嗔怒养肝气,

六者美饮食养胃气,

七者少思虑养心气。

50

书不必孔丘之言,药不必扁鹊之方,合义者从,愈病者良,君子博取众善以辅其身。

51

百货中百客,百医治百病。

52

人之一身,阴阳而已矣;阴阳所分,营卫而已矣;营卫所主,血气而已矣。

血属阴,气属阳;血属营,气属卫。人人共知。

因谓气欲其升,不欲其降;血欲其降,不欲其升。然气下陷,则为泄为脱;而气上冲,则为崩为漏,皆病也。

故参、芪补气,皆取升提,而必辅以补阴之药,则升中有降;归、地补阴,皆取润下,而必以补阳之药,则降中有升。

53

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

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54

人平居眼中,常存见青山白石,丹云紫烟,亦能令胸怀潇洒,或时烦躁起,急需摄心大寂,少顷即平。

55

人之致思发虑,致一思,出一神;注一念,出一神。如分火焉,火愈分油愈干,火愈小;神愈分愈渴,神愈少。

56

现代医学家认为:躯体本身就是疾病的良医,85%的疾病可以自我控制,只要神经松弛,余下的15%也不全靠医生,病人自己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57

长寿须以心身平衡为基础,长寿而心身不平衡,还不如不长寿。

58

走为百炼之祖,运动之王,百炼不如一走。

59

怒后不可便食,食后不可发怒。

60

故四时养生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61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极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

62

人不见风,龙不见石,鱼不见水,鬼不见地,犹好色者,亡不见病也。盖人能不为财色所溺,则于保生之道,思过半矣。

63

凡生之长也,顺之也。

64

食服常温,一体皆春,心气常顺,百病自遁。

65

一念动时皆是火,万缘寂处即生春。

66

盖年老养生之道不贵求奇,先当以前贤破幻之诗洗涤胸中忧结,而名利不苟求,喜怒不妄发,声色不因循,滋味不耽嗜,神虑不邪思。无益之书莫读,不急之务莫务。

67

调息、摄性、缓形、节欲,包括:存想、调气、按摩、导引、行景、饮食、居住、房中、四时等。

68

节护精气神,虚无恬淡,清静无为。

69

是药三分毒。

70

养生十乐:读义理字,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微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

71

空心茶宜戒,卯时酒、申后饭宜少。

72

病由心生,孽由人作,佛氏谓一切唯心造,良不诬矣。所以,人之七情由起,正性颠倒,以至大疾缠身,诚非医药所能疗治。盖药能治五行生克之色身,不能治无形之七情。能治七情所伤之气血,不能治七情忽起忽灭,动静无端之变也。故凡思虑伤心,忧悲伤肺,愤怒伤肝,饮食伤脾,淫欲伤肾。药之所治,只有一半,其一半则全不系药力,唯要在心药也。

73

旨酒珍馔者,伐性之戈矛也;淫声美色者,破骨之斧锯也。

74

凡人中气充足,则暑邪不能相犯;暑气之侵,皆气虚招之也。

75

夏月,人身之阳,以汗而外泄,人身之阴,以热而内耗,阴阳两俱不足。

76

春时木气司天,则四方皆温;夏时火气司天,则四方皆热;夏秋之交,土气司天,则四方皆湿;秋则皆凉;冬则皆寒。民病往往因之,此则理之易见者也。其有气与时相反者,则所谓客气者也。故治疗之法,亦有假者反之之说,观此则岁运之说,思过半矣。

77

耳为宗脉之所聚,一身之气贯于耳。

78

养气者,行欲徐而稳,立欲定而恭,坐欲端而直,声欲低而和。种种施为,须端详闲泰,当于动中习存,应中习定,使此身常在太和元气中。

79

不是医生医好了疾病,而是身体自身战胜了疾病。

80

笑是最便宜的灵丹妙药,是一种万能药。

81

天地得交会之道,故无意终之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夭折之渐。能避渐伤之事而得阴阳之术,则不死之道也。

82

人只知早晨漱口,殊不知一夜精华,皆聚于口,早晨一漱,则津液不能还原,所以古人有“早晨吃滚水,胜服人参汤”之谚,亦是使津液还原之意也。

83

安于淡泊,少思寡欲,省语以养气。

84

血即精之属也,盖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灌溉一身,无所不及。

85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音乐可以调节人的植物神经,帮助人们解除疲劳,并开出一些音乐处方:

1. 催眠性质:《二泉映月》、《平湖秋月》、《仲夏夜之梦》、《摇篮曲》、《晚安,可爱的小精灵》。

2. 食欲性质:《欢乐舞曲》、《花好月圆》。

3. 缓解疲劳性质:《天真的笑容》、《假日的海滩》、《矫健的步伐》。

4. 缓解空虚性质:《命运交响曲》、《春之声》。

5. 心情不安时:《塞上曲》、《春江花月夜》、肖邦和施特劳斯的圆舞曲。

6. 心情忧郁时:《春天来了》、《喜洋洋》。

86

凡养生要在于爱精,若能一月再施精,一岁二十四气施精,皆得寿百二十岁。

87

人之呼吸,通天地之精气,以为吾身之真气。

88

囹圄之人,一陷大戮,寤寤寐寐,唯脱死是求,有一罅可直,不惜营营也;有贿可脱,居间可解,不惜倾囊橐,鬻子女赴之也。何则?信己之必死故也。茫茫众生,谁不有死,坠地之时,死案已立,趋名骛利,唯日不足,头白面焦,如虑铜铁之不坚。信有死者,当如是子耶。

89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食唯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

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

90

保精之道,首宜寡欲,次宜服药。

91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92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用朗读诗歌来医疗心身病痛,是一种逐渐被人们接受的疗法。英国19世纪的布里奇斯医生曾用《爱的深化》这首诗医好了许多患者。意大利把一些诗集当做药品出售,在书的封面甚至标上主治、读法、禁忌等字样。由此我联想到宗教中的唱诗、念咒、念经可以祛病,不是也可以得到解释吗?

93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94

凡人才所不至,而极思之,则志伤也。

95

困重者就寝,睡须右胁,不得仰卧,覆为浮睡多噩梦。

96

忍小便不便,伤膀胱,患膝冷杂症。忍大便不便,成气痔。又宜紧闭口齿,则无齿痛之患。凡大小便未急,亦不可努力强迫。

97

人借气以充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心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

98

《济世仁术编》曰:“手心通心窍,大热时,以扇急扇手心,能使遍体俱凉。”愚谓不若谚语云:心定自然凉。“心定”二字可玩味。

99

南宋诗人陆游常用朗读诗词来治疗自己的一些病症,这证明朗读诗歌可以调整人的情绪、神经、血液,使体内的新陈代谢、免疫力产生明显变化,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100

药补、食补、动补、心补,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动补不如心补。

101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静止;生命在于平衡。

102

食少事烦,胃气已改,生将不久。

103

节饮食,适寒暖,调情志。

104

医之为道,精义八神;

农轩首出,医药垂经;

以拯疾苦,术斯称仁;

三才通贯,万端齐陈;

脏腑经络,气血精神;

天时方宜,病体衰盛;

症虽多端,不外三因;

寒热虚实,表里邪正;

脉症从舍,舌苔辨审;

病机变动,方法药性;

症因脉治,范围纲领;

男女老少,贵贱富贫;

形态苦乐,境遇逆顺;

声色臭味,好恶动静;

饮食起居,昼夜晦明;

节候主客,运气微甚;

阴阳五行,制化死生;

凡关医学,皆当究心;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105

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106

不使人生病才是医生的真正天职。

107

生命在于运动与静止之相对平衡。

108

宇宙中一切事物都存有相应的关系,人体的生理、心理和宇宙的自然现象也是息息相通的。天地间气候的变化,四时的转移,这一切,将影响大地上的一切生物的衰旺和生息。

109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110

摩腹之法,以动化静,以静运动,合乎阴阳,顺乎五行,发其生机,神其变化。故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消内生之百症。补不足,泻有余,消长之道,妙应无穷,何须借药烧丹,自有却病延年之实效耳。

111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112

养心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若日逐攘忧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

113

未事不可若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来,应以自然,任其自去,愤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此养生之法也。

114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115

情志过极,非药可愈,须以情胜。

116

夫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人共有之境,若当喜而喜,当怒而怒,当忧而忧,是即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也。

117

形者,气之聚也,气虚则形赢;神者,精之战也,精虚则神碎。

118

呵治肝,吹呼治心,嘘治肺,嘻治肾,治脾;又六气同治一脏,脏有冷用吹,有热用呼,有痛用嘻,有烦懑用呵,有痰用嘘,有乏倦用。

119

本性酷好之物可以当药。凡人一生,必有偏嗜偏好之一物,如文王之嗜菖蒲菹,曾皙之嗜羊枣,刘伶之嗜酒,卢仝之嗜茶,权长孺之嗜瓜,皆癖嗜也。癖之所在,性命与通,剧病得此,皆称良药。医士不明是理,必按《本草》而稽查药性,稍与症左,即鸩毒视之。

120

平明欲起时,下床先左脚,一日无灾咎,去邪兼辟恶。如能七星步,令人长寿乐。旦无嗔恚,暮无大醉,勿远行。

121

上古真人者,言所生之来,自然合道,而能全其天真之人也,天真完固,故能旋造化,燮理阴阳,吐纳精气,与道独存,守神全形。是以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寿过天地,无有极时。此由道之所生,故无为而道自合也。

122

是故圣人以无应有,必究其理,以虚受实,必穷其节,恬愉虚静,以终其命。是故无以甚疏,无所甚亲,抱德炀和,以顺于天,与道为际,与德为邻,不为福始,不为祸先,魂魄处其宅,而精神守其根,死生无变于己,故曰至神。

123

一身之中,阴阳运用,五行相生,莫不由于饮食也。

124

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

125

气动其心,亦蹶亦趋,为风为大,如鞴鼓炉。养之则为君子,暴之则为匹夫。

126

吾人做事,须于无法中设法,山穷水尽之地,当求柳暗花明之春。疾病亦然,切不可因久病而生绝望之念,畏怯不释,急于求痊,好一分则乐,坏一分则忧,此乃自促死亡之道也。

127

汝辈今皆年富力强,饱食温衣,血气未定,岂能无所嗜好?古人云:凡人欲饮酒博弈一切嬉戏之事,必皆觅伴侣为之,独读快意书,对山水,可以独自怡悦。凡声色货利一切嗜欲之事,好之,有乐则必有苦。唯读书与对山水,止有乐而无苦。今架有藏书,离城数里有佳山水。汝曹与其狎无益之友,听无益之谈,赴无益之应酬,曷若珍重难得之岁月,纵读难得之诗书,快对难得之山水乎?

128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129

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

130

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

万物章章,以害一生,生无不伤,以便一生,生无不长。

131

养身不如养心也。

132

有关研究表明:经常发怒的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可达75%以上。《黄帝内经》曰:“余知百病之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在这里阐述了心情对身体的影响作用。生活中和历史上有不少人都是因为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而丧生的,如三国中的周瑜即是心身失衡的典型事例。

133

喜怒不节,生乃不固。

134

惊者平之。

135

平谓平常也,夫惊以其忽然而遇之也,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

136

养生不如养性也。

137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138

频吃茶则气力强盛也。

139

人之年寿长短,元气所禀,本有厚薄,然人能善养,亦可延年。如烛有长短,使其刻画相同,则久暂了然。若使置长烛风中,护短烛于笼内,则以彼易此,未可知也。故养生之说,不可不知。

140

天、地、人为三才。此“人”字关系最重,必须念念合天地,始可参而为三,否则,虽人而禽兽矣。

141

因为百会和涌泉一个在头心一个在足心,古代养生家留传的梳头、洗脚养生法的原理正在于此,通过梳头和洗足经常刺激这些穴位,从而达到肌体平衡之目的。

142

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化为家人矣。

143

世路中人,或图功名,或治生产,尽自正经。怎奈天地间好风月,好山水,好书籍,了不相涉,岂非枉却一生!

144

人生在世无一刻不是缘,无一人不是缘。只好随缘度日,何必强生分别。

145

嗜酒者多痰滞,好色者多痨瘵,贪财者多横死,尚气者多膈噎。

146

元代时,有位小姐因经常生气而得重病,身体突然无法行动,后来请当时的名医徐迪来医治,徐把自己装扮成女子边扭边跳边唱,病人见此大笑不已,不久身体便可自由活动了。

19世纪的英国大科学家兼医生法拉第为病人医头痛病,也常用笑疗法,他的药方是这样一句谚语:“一个丑角进城,胜过一打医生。”喜剧、马戏等都是他用来医头痛的对症良药。

以上两个例子可以证明:笑的确可以治疗人的一些病症,尤其是神经系统失衡。

147

要常到大自然当中去,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将会对你产生巨大的影响,如草木中的气味,会作用于人的神经,使体内分泌物产生改变,从而使失衡状况有所改善等等。

14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49

心常清净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以此养生则寿。

150

一乐百病消,一乐解千愁。

151

养生方法中有三浴:日光浴、水浴和空气浴。三浴能对人体产生良好的养生效应。

152

他人生气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

气之为害大可惧,诚恐因病将命废。

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153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154

养生当论食补。

155

讲究顺应季节、朝暮为生物钟平衡养生法。

156

心脏是五脏之君子也。茶是苦味之上首也。苦味是诸味之上味也。因兹心脏爱此味。心脏兴则安诸脏。

157

大凉寒月,或骑驴马,或步雨雪之途,两足凉冷麻木,或归家,或入唐肆,先用温水烘热,以手揉擦,令血脉回阳,再用热汤洗之。如不先烘,即用滚汤泡洗麻木之足,不知滚热,冻血滞结,损筋伤络,而成废疾,终身大患。

158

人有喜怒哀乐,天有春夏秋冬。春之为令,即天地交欢之候,阴阳肆乐之时也。人心至此,不求畅自畅。

159

昔人论致寿之道有四:曰慈、曰俭、曰和、曰静。

160

养真之道,无须异求,但饮食男女,节之以限;风寒暑湿,御之以时;复能实慈,恕以爱人,虚中襟而应物;念虑必为之防,举之必为之敬。如斯内外之养周备,则吾之生,不永生而生,不期寿而寿矣。

161

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162

凡人之病,不病于已病而病于未病,养之不当则病成。

163

志意和,精神定,侮怒不起,魂魄不散,五脏俱宁,邪亦安从奈我何哉?

164

气有余便是火。

165

所谓异书者,不必微言秘籍,搜藏破壁而后得之。凡属新编,未经目睹者,即是异书,如陈琳之檄,枚乘之文,皆前人已试药也。须知奇文通神,鬼魅遇之,无有不辟者。而予所谓文人,亦不必定指才士,凡系识字之人,即可以书当药。传奇野史,最祛病魔,倩人读之,与诵咒辟邪无异也。他可类推,勿拘一辙。

166

茶也,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古今奇特仙药也。

167

凡冒寒归来,不可就饮热汤,须稍停一刻,则无患。

168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

169

盖一岁难过之关,唯有三伏,精神之耗,疾病之生,死亡之至,皆由于此。故俗语云:过得七月半,便是铁罗汉。

170

人常和悦,则心气冲而五脏安。

171

大自然中“负离子”浓度高。“负离子”被医学界称为“长寿素”,对于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产生调整作用,使人心身平衡。

172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在人际关系中存在三类需求,即宽容、控制、情感的需求。人的情感在三类需求中产生,因此认真调整产生情感的负面影响,是心身平衡的一个重要内容。

173

唯乐可以养生,欲乐者莫如为善。

174

养生之五字境界:静、淡、智、乐、养。

175

恼怒是养生之大敌。

176

乐不可极,乐极生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盖盛德必享于禄寿,而福泽不降于淫人。

177

慎风寒,节饮食,是从身上却病法;寡嗜欲,戒烦恼,是从心上却病法。

178

平时契慕之人,可以当药。凡人有生平向往,未经谋面者,如其惠然肯来,以此当药,其为效也更捷。昔人传韩非书至秦,秦王见之曰:“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汉武帝读相如《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晋时宋纤有远操,沉静不与世交,隐居酒泉,不应辟命。太守杨宣慕之,画其像于阁上,出入视之。

179

黄帝之养生也,三月内视,住心一神。盖舍予心,发于目。内视则神不达于外,住心则神获安全,此神所以一而不变也。以养生则寿者如此。

180

心身平衡之秘诀是养心在静,养身在动,静动结合。

181

大脑是控制全身的内燃机,总指挥部,勤动脑可促进大脑的新陈代谢,大脑不断吸取新东西,才能防老,所以千万不能让大脑懒了。

182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183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184

出舆入辇,命曰蹙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

185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186

心要常操,身要常劳,心愈操愈精,身愈劳愈健,但自不可过耳。

187

凡食,温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

188

水下闭则上溢,故养精者津必润;水下泄则上枯,故多欲者喉必渴。水在火上为既济,既济者物所由生也;水在火下为未济,未济者物所由坏也。通二卦之义,而生我之道思过半矣。

189

春宜夜卧早起,逆之则伤肝;夏同春,逆之则伤心;秋宜早卧早起,逆之则伤肺;冬宜早卧晏起,逆之则伤肾。

190

少饮酒,多啜粥;多茹菜,少食肉;少开口,多闭目;多梳头,少洗浴;少群居,多独宿;多收书,少积玉;少取名,多忍辱;多行善,少干禄;便宜勿再往,好事不如无。

191

天地一无所为,只以生万物为事。人念念在利济,便是天地了也。故曰:宰相日日有可行的善事,乞丐亦日日有可行的善事,只是当面蹉过耳。

192

夫衣食之源本广,而人每蝇营狗苟以狭其生;逍遥之路甚长,而人每波波急急以促其死。

193

静坐以观念头起处,如主人坐堂中,看有甚人来,自然酬答不差。

194

心喜则阳气散,是故抑喜以养阳气。

195

心平气和,此四字非涵养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火。火定则百物俱照,万事得理。水明而火昏,静属水,动属火。

196

书之所谓治人者,适动静之节,省思虑之费也。所谓事天者,不极聪明之力,不尽智识之任,苟极尽则费神多,费神多则盲聋悖狂之祸至,是以啬之。啬之者,爱其精神,啬其智识也。

197

人身之中,只有此心,便是一身之主,所谓视、听、言、动者,此心也。

198

不欲甚劳,不欲甚逸,不欲甚流汗,不欲多唾,不欲奔车走马,不欲极目远望,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饮酒当风卧,不欲数沐浴,不欲广志远求,不欲规造异巧。

199

身心收敛,则自然和乐,不是别有一个和乐,才整肃,则自和乐。

200

使天只有三时而无夏,则人之死也必稀。止因多此一时,遂觉人身叵测,常有朝人而夕鬼者。《戴记》云:“是月也,阴阳争,死生分。”危哉斯言,令人不寒而栗矣。凡人身处此候,皆当时时防病,日日忧死。防病忧死,则当刻刻偷闲以行乐。从来行乐之事,人皆选暇于三春,予独息机于九夏。

201

范文正公每夕必念一日所行之事,与所食之食能相准否。准则欣然,否则不乐,明日必求补过。此可为吾人饮食之法。

202

久言笑则脏腑伤,久坐立则筋骨伤,寝寐失时则肝伤,动息疲劳则脾伤,挽弓引弩则筋伤,沿高涉下则肾伤,沈醉呕吐则肺伤,饱食偃卧则气伤,骤马步走则胃伤,喧呼诘骂则胆伤。

203

笔墨挥洒,最是乐事。素善书画者,兴到时不妨偶一为之。书必草书,画必兰竹,乃能纵横任意,发抒性灵,而无拘束之嫌。饱食后不可提笔,俯首倚案,有碍胃气。若因应酬促逼,转成障。

204

却病十法:

静坐观空,觉四大原从假合,一也。

烦恼现前,一死譬之,二也。

常将不似我者,强自宽解,三也。

造物劳我以生,遇病稍闲,反生庆幸之心,四也。

宿业现逢不可逃避,欢喜领受,五也。

家室和睦,无交谪之言,六也。

众生各有病根,常自观察克治,七也。

风露谨防,嗜欲淡薄,八也。

饮食宁节毋多,起居务适毋强,九也。

觅高朋亲友,讲开怀醒世之谈,十也。

205

饱暖思淫欲,淫欲炽,乃致死之由。

饥寒起盗心,盗心起,有杀身之祸。

206

身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207

按中国医学养生理论,遵循与日月共阴阳的睡眠习惯,可不睡午觉,而是静坐闭目养神,虽年已逾百,睡眠却很深很熟,从无梦境之扰。

208

运动骨血,则气强。

209

三者相互为治,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

210

取凉于扇,不若清风之徐来。

汲水于井,不若甘雨之时降。

211

苦则悲,乐则笑;悲哀最足伤人,而欢笑最能益人。欢笑能补脑髓,活筋络,舒血气,消食滞,胜于服食药饵。每日须得片刻闲暇,逢场作戏,以资笑乐,而益身体也。

212

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辱侮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忘此之言夺之。

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听视,若胸中无材器之人,亦不能用此五法也。

213

调病之法,唯治心病为先,人如果能清心欲寡,慎起居,节饮食,则病自不发生,而使肌体平衡也。

214

一动一静,一寒一暑,皆生机亦皆死机,存乎其人。

一喜一怒,一嗜一欲,皆养身亦皆伤身,在尔一己。

215

血气调于喜欢,疾病生于恼怒,寿亲之道无他,一“悦”字尽之矣。

216

禀气于天,立形于地,察在地之形,以知在天之命,莫不得其实也。

217

饱则立小便,饥则坐小便。

218

眼睛神之牖,鼻者气之户,尾闾者精之路。人多视则神耗,多息则气虚,频好内则精竭。务须时时闭目以养神,日遂调息以养气,紧闭下元以养精。精充则气裕,气裕则神完。道家谓之三宝,又谓之大药。

219

阶前大缸贮水,养金鱼数尾,浮沉旋绕于中,非必池沼然后可观。闲伫时观鱼之乐,即乐鱼之乐,既足怡情,兼堪清目。

220

使人长寿的七种生活习惯:

1. 每天睡七八个小时;

2. 按时吃早饭;

3. 每餐饭之间不吃零食;

4. 不吸烟;

5. 少饮酒或不饮酒;

6. 控制体重;

7. 有规律地进行锻炼。

221

使人长寿的五点建议:

1. 要有绿色空间和新鲜空气;

2. 保持活跃的好奇心和丰富的精神活动;

3. 有适当而称心的工作;

4. 食不过量;

5. 要预防疾病。

222

观赏鱼一缸,胜服人参汤。

223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由于情绪也就是心理方面引起的疾病占总发病率的大约50%,因此为了避免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失衡造成对人体心身的损害和某些疾病的威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音乐作为辅助治疗了。

224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

多欲则损志,多事则形疲。

多语则气争,多笑则伤脏。

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

多喜则妄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

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焦煎无欢。

225

久视伤精,久听伤神。

久卧伤气,久坐伤脉。

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暴怒伤肝,思虑伤脾。

极忧伤心,过悲伤肺。

过饱伤胃,多恐伤肾。

多笑伤腰,多言伤液。

多唾伤津,多汗伤阳。

多泪伤血,多交伤髓。

226

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死。所以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唯和气热心之人,其福自厚,其泽亦长。

227

沐浴渍水而卧,积气在小腹与阴,成肾痹。

228

读书,最乐之事,而懒人常以为苦;清闲,最乐之事,而有人病其寂寞。就乐去苦,避寂寞而享安闲,莫若与高士盘桓,文人讲论,何也?与君一夕语,胜读十年书,既受一夕之乐,又省十年之苦,便宜不亦多乎?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既得半日之闲,又免多时之寂,快乐可胜道乎?善养生者,不可不交有道之士。而有道之士,多有不善言谈者。有道而善谈者,人生希觏,是当时就日招,以备开聋启聩之用者也。

229

食粥有五事:善除饥,除渴,消宿食,大小便调适,除风患。

230

改善老年人生活的八点建议:

1. 须做智慧型年轻型老人;

2. 须不断学习,勤于思考;

3. 须参加社会活动;

4. 须改变自己的个性;

5. 须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

6. 须走出长期自我封闭的空间;

7. 须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8. 须适应年青一代。

231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终生喜爱音乐是长寿的秘诀,这一点可以从很多音乐家身上得到印证。事实上,音乐还可以促使人体分泌出一种有益健康的生理活性物质,以调节人体的生理节奏,从而保持朝气蓬勃的状态。

232

少思、少念、少欲、少事,

少语、少笑、少愁、少乐,

少喜、少怒、少好、少恶。

233

故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无伤而不妨。凡聚小,所以就大;损一所以至亿也。若能爱之于微,成之于著者,则知道矣。

234

养,犹治也。病由气胜负而生,攻其羸,养其不足也。

得是病者,必贵急攻调之,使气内正,内正,则外邪客气无所容而疾去矣。故五味以滋其气,五谷以荣其血,五药以御其邪,而病不愈者,未之有也。

235

人生譬如一场筵席,饮酒多少不同,同时而散,欲事多少不同,同时而死。予应曰:独不见有逃席者乎。

236

听音乐可以给人以生理上的共振,给人以感情上的激发,给人以情操上的熏陶,给人以哲理上的启迪,有益于人之心身平衡。

237

前苏联学者通过试验发现,每分钟60拍左右的音乐节奏,与人的脉搏每分钟60次左右的正常生理节律正好发生共振,容易使人保持心身的平衡,这种频率是人体心身调养的最佳节奏。而小于60拍的节奏,会对人体的生理节奏产生抑郁、迟缓的作用,如催眠曲等。每分钟快于60拍的节奏,对人体可产生兴奋的作用,可以舒解人郁闷的情绪。

238

以无节制的行为违反心身平衡而行事,这就是以自己的情欲背叛了心身平衡。

239

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物,不可全弃,全弃则藏不均。

240

胃喜暖,暖则散,冷则凝,凝则胃先受伤,脾即不运。

241

读书已觉眉棱重,就枕方欢骨节和;

睡去不知天早晚,西窗残日已无多。

242

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243

午前为生气,午后为死气,释氏有过午不食之说,避死气也。

244

饮食不节亦能作病。如姜桂辛物增火,蔗蜜甘冷增水,梨增风,膏腻增地。胡瓜为热病而作因缘,即是啖不安之食。食者须别其性。

245

大便不用呼气及强努,令人腰疼目涩,宜任之佳。

246

气乖不和则为病,血壅不行则为疡。病以气,而其伤在脏腑;疡以血,而其伤在肌肤,此疾医所以治内,而疡医又有以治外也。

247

饥来吃饭困来眠,此常理也。饥不吃饭而以酒炙夺之,困不安眠而以思虑夺之,未有不丧生者也。

248

食在家者也,食粗而无人知;衣饰外者也,衣弊而人必贱。所以善处贫者,节食以完衣;不善处贫者,典衣而衣食。

249

人睡讫忽觉,勿饮水更卧,成水痹。

250

禽兽受孕则不再交,人乃无期无度。亦将于此谓禽兽得气之偏,人得气之全,可乎?

251

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逾年,饮食不可废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

252

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

253

春三月有寒不得食麦豆,宜食粳米醍醐诸热物;夏三月有风不得食芋豆麦,宜食粳米乳酪;秋三月有热,不得食粳米醍醐,宜食细米蜜稻黍;冬三月有风寒,宜食粳米胡豆羹醍醐。

254

人自生至终,大化有四:婴孩也,少壮也,老耄也,死亡也。

其在婴孩,气专志一,和之至也,物不伤焉,德莫加焉。

其在少壮,则血气飘溢,欲虑充起,物所攻焉,德故衰焉。

其在老耄,则欲虑柔焉,体将休焉,物莫先焉,虽未及婴孩之全,方于少壮,间矣。

其要死亡也,则止于息焉,反其极矣。

255

凡人偶有小疾,能择药性之最轻淡者,随症饮之,则服药而无服药之误,不服药而有服药之功,亦养生者所当深考也。

256

纵欲催人老,房劳促短命。

257

夫人有生之初,先生二肾,号曰命门,元气之所司,性命之所系焉。是故肾元盛则寿延,肾元衰则寿夭。

258

肾虚者,补肺,金生水也。

259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

260

慎情志,可以保心神。

261

惜精如金,惜身如宝,可以延年。

262

茶能解渴,亦能致渴,荡涤精液故耳。

263

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

264

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设,犹宫室也;肢体之位,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腠理之间,犹四衢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至人能治其身,亦如明主能治其国。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爱其气,所以全其身。民弊国亡,气衰身谢。是以至人上士,能施药于未病之前,不追修于既败之后。故知生难保而易散,气难清而易浊。若能审机权,可以制嗜欲,保全性命。

265

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

266

是当睡之时,止有黑夜,舍此皆非其候也。然而午睡之乐,倍于黄昏,三时皆所不宜,而独宜于长夏。非私之也。长夏之一日,可抵残冬之二日,长夏之一夜不敌残冬之半夜。

267

圣人春木旺以膏香助脾,夏火旺以膏腥助肺。金用事,膳膏臊以助肝。水用事,膳膏膻以助心。

268

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藏而有名。

269

凡卧讫,头边勿安灯,令人六神不安。

270

药笼应有之物,备载方书,凡天地间一切所有,如草木金石,昆虫鱼鸟,以及人身之便溺,牛马之溲渤,无一或遗。是可谓两者至备之书,百代不刊之典。

271

书画时思想集中在笔端,静神养心,排除杂念,动形健身,锻炼了臂力和腕力,眼手脑并用,防止大脑老化,手腕臂运动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提高机体免疫力。真可谓:书画怡晚情,益寿又延年。

272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273

吾有一术,名曰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足蹄,以当导引。

274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即人之生死系焉。举世之人,皆知男女之事,纵欲必致伤生,即饮食之中,亦唯知纵酒过度必致我命。至于嗜味纵口,疾病丛蓄,甘陷溺于其中而不知警。盖病之生也,其机甚微,由积渐而毒始发。及病之成也,第归咎于外感六气,内伤七情,鲜有悔悟于平日口腹之贪饕者。

275

俭于饮食,可以养脾胃;

俭于嗜欲,可以聚精神;

俭于言语,可以养气息非;

俭于交游,可以择友寡过;

俭于酬酢,可以养身息劳;

俭于夜坐,可以安神舒体;

俭于饮酒,可以清心养德;

俭于思处,可以蠲烦去扰。

276

闲欲以平意,平意以静神,静神以养气。

277

睡侧而屈,睡觉而伸,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

278

凡事省得一分,即受一分之益。大约天下事,万不得已者,不过十之一二。初见以为不可已,细算之,亦非万不可已。如此逐渐省去,但日见事之少。白香山诗云: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今试问劳扰烦劳之人,此事亦尽可已。果属万不可已者乎,当恍然自失矣。

279

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

280

人常和悦,则心气冲而五脏安,昔人所谓养欢喜神。真定梁公每语人:日间办理公事,每晚家居,必寻可喜笑之事,与客纵谈,掀髯大笑,以发舒一日劳顿郁结之气。此真得养生要诀。何文端公时,曾有乡人过百岁,公叩其术。答曰:予乡村人无所知,但一生只是喜欢,从不知忧恼。噫!此岂名利中人所能哉?

281

坐卧防风来脑后,脑内入风人不寿。

更兼醉饱卧风中,风才着体成灾咎。

282

使止息于夜,而不息于昼,是以一分之逸,敌四分之劳,精力几何,其能堪此?况暑气铄金,当之未有不倦者。倦极而眠,犹饥之得食,渴之得饮,养生之计,未有善于此者。

283

气欲柔不欲强,欲顺不欲逆,欲定不欲乱,欲聚不欲散,故道家最忌嗔心。

284

凡食所以养阳气也,凡饮所以养阴气也。而生血生气皆本于此,故六畜、果菜、酒浆之类,善养生者,取其益人者食之。饮之尤必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多则损气,渴则伤血。先饥而食,食不过饱,饱则伤气,饥则伤胃。

285

昔人谓,少色欲以养精,少言语以养气,少思虑以养神,此保养精神之至言,即修身之妙诀也!至于人若多言,不独损气,且更招忧。予又赘增曰:节饮食以养胃,节劳苦以养力,节费用以养财。

286

瞑目内视,使心生火,想其疾之所在,以火攻之,疾则愈矣。

287

孙思邈散步法:行三里、二里及三百、二百步为佳。

288

安身之本,必盗于食。粥能益人,老年尤宜。

289

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

290

凡欲行气欲除百病,随病所在念之。头病念头,足病念足,和气往攻之。

291

今之修真之士,须知寡欲保精为急务,修真若不保精,精虚则气竭,气竭则神游,譬之树木然,根枯则枝槁而叶落矣。

292

饭后食物停胃,必缓行数百步,散其气以输于脾,则磨胃而易腐化。

293

但安心止在病处,即能治病。

294

所以保和全真者,乃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

夫多思则神散,多念则心劳;多笑则志腑上翻,多言则气海虚脱;多喜则膀胱纳客风,多怒则腠理奔血;多乐则心神邪荡,多愁则头鬓焦枯;多好则志气倾溢,多恶则精爽奔腾;多事则筋脉干急,多机则智虑沉迷。

斯乃伐人之生,甚于快斧;损人之命,猛于豺狼。

295

湿衣及汗衣皆不可久着。

296

发宜多栉,齿宜多叩,液宜常咽,气宜清炼,手宜在面,此为修昆仑之法。

297

所居之室必令洁净,朝夕恒欲焚香,则人不受恶气,常得和气。

298

人之当食,须去烦恼。如食五味,必不得暴嗔,多令人神惊。

299

午餐之后,略逾寸晷,俟所食既消,而后徘徊近榻。又勿有心觅睡,觅睡得睡,其为睡也不甜。必先处于有事,事未毕而忽倦,睡乡之民自来招我。桃源、天台诸妙境,原非有意造之,皆莫知其然而然者。予最爱旧诗中,有“手倦抛书午梦长”一句。手书而眠,意不在睡;抛书而寝,则又意不在书,所谓莫知其然而然也。睡中三昧,唯此得之。

300

读书延寿,在于语言文字本身具有调节情感、解除烦恼、淡化抑郁的功能。我国自古便有杜甫诗能除病的传说。南宋胡仔的《苕溪渔隐》中说:“世传杜诗能除病,此未必然。盖其辞意典雅,读之者悦然,不觉沉疴之去体也。”现代医学专家发现,精神刺激可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在德国有专门为病人设置的图书馆中,让那些慢性病人,尤其是神经系统疾病及心理疾病的患者,阅读不同感情色彩的书刊,病人康复得很快。美国心理学家勒纳倡导“诗歌疗法”,认为吟诵诗歌能改善心理和情绪状态,有益身心健康。在意大利,医学家和诗人联袂成立“诗药”有限公司,出版具有不同主治功能的诗集,供患有不同心理疾病的病人对症选用,可见“开卷有益”之一斑。

301

人身以心为主,主愤则热,心劳则汗,心恐则栗,心惊则颤,心忧则癖。

302

久食小豆,令人枯燥。

303

养肝之要在乎戒忿。

304

四时之气,如春温、夏暑、秋凉、冬寒,皆乱伤人成病,不但八风也,君子慎之,起居有节,食色不伤,虽有贼风苛毒,不能伤也。

305

有一艺便受一艺之累,如书画图章,初有人求甚喜。求者益多,渐生厌苦。故曰:道高日尊,技高日劳,唯学书是正事,其余作无益害有益,皆所当戒,而画为甚。

306

居不必无恶邻,会不必无损友,唯在自持者两得之。

307

漱其舌下泉咽之,数十息之间一相继,名之曰胎食。

308

气是添年药,津为续命芝。

309

凡行步时,不得与人语,欲语须驻足,否则令人失气。

310

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涅第一乐。

311

无久行,无久视,无久听。

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

312

凡大汗勿偏脱衣,易得偏风半身不遂。

313

胃为水谷之海,脾居中央,磨而消之,化为血气,以滋一身,灌五脏,故修生者,不可不美饮食,非水陆必备,异品珍馐为美也。要在生冷勿食,粗硬勿食;勿强食,勿强饮;先饮而食,食不过饱;先渴而饮,饮不过多;以至食而,鱼馁肉败等,皆损胃气,致疾伤生。欲希长年,此宜深戒。

314

此四者,于养生之理,极为切实。较之服药引导,奚啻万倍哉!若服药则物性易偏,或多燥滞。引导吐纳,则易至作辍。必以四者为根本,不可余本而务末也。《道德经》五千言,其要旨不外于此。铭之座右,时时体察,当有裨益耳。

315

好书如好药,虽不能主治,但可以为辅。据《参考消息》报道,国外已有让病人读世界名著以辅助治疗的医院了。以中医中药为例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抒情小品似清冽泉水,读之甘甜安神清心养气;言情小说如繁华闹市,润燥化食健胃消胀;幽默故事让你在笑声中开宣肺气辛温解表;读哲理散文有如清风徐来,理气清肝泻火;历史传记更是补脾祛邪扶正的上好佳药,在这种心旷神怡的阅读之中,你的五脏六腑七经八脉得到了调理,祛病健身之效也就有了。

316

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

317

老人以独寝为安。

318

生养之道,莫非务本;种植之利,莫若得地。

319

行不疾步,耳不久听,目不久视,坐不至久,卧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不欲甚劳;不欲甚速;不欲广志远念;不欲规造异巧。冬不极寒,夏不穷凉,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皆不欲冒之。

320

今人不辨药味,一遇疾病,授命于庸医之,轻者重,重者致死。

321

当须闭其心,去其思,微其息,息以鼻无以口,使气常有储,名之曰胎息。

322

夏至以后,秋分之前,外则暑阳渐炽,内则微阴初生,最当调停脾胃,勿进肥浓。

323

每日时至午,阳气渐消,少息所以养阳;时至子,阳气渐长,熟睡所以养阴。

324

少视听,寡言笑,俱足宁心养神,即却病良方也。

325

神气相合,气和神清,清和久久,自然长生。

326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至饥。

327

先寒而后衣,先热而后解。

328

衣服器械,勿用珍玉金宝,增长过失,使人烦恼根深。

329

安寝乃人生最乐。古人有言:不觅仙方觅睡方。冬夜以二鼓为度,暑月以一更为度。每笑人长夜酣饮不休,谓之消夜。夫人终日劳劳,夜则宴息,是极有味,何以消遣为?冬夏皆当以日出而起,于夏尤宜。天地清旭之气,最为爽神,失之甚为可惜。予山居颇闲,暑月日出则起,收水草清香之味。莲方敛而未开,竹含露而犹滴,可谓至快。日长漏永,不妨午睡数刻。焚香垂幕,净展桃笙。睡足而起,神清气爽,真不啻无际真人。况居家最宜早起,倘日高客至,童则垢面,婢且蓬头,庭除未扫,灶突犹寒,大非雅事。

330

一老人年七十三,壮如少者,人问所养无他术,平生不习饮汤水耳。人日饮数升,吾日减数合,只沾唇而已,脾胃恶湿,饮少胃强,气盛液行,自然不湿,或冒远行,亦不念水,可谓至言不烦。

331

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332

至于可睡不可睡之人,则分别于忙闲二字。就常理而论之,则忙人宜睡,闲人可以不必睡。然使忙人假寐,止能睡眼不能睡心,心不睡而眼睡,犹之未尝睡也。其最不受用者,在将觉未觉之一时,忽然想起某事未行,某人未见,皆万万不可已者,睡此一觉,未免失事妨时,想到此处,便觉魂不守舍,胆战心惊,较之未睡之前,更加烦躁。此忙人之不宜睡也。

333

老年人怡情十种乐:琴瑟乐,弈棋乐,书画乐,集邮乐,养花乐,烹调乐,散步乐,钓鱼乐,旅游乐,运动乐。

334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

335

养生以不伤为本。

336

胃虚则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十五络、四肢皆不得营运之气,而百病生焉。

337

阴阳平衡、生理平衡、营养平衡、动静平衡、心理平衡是人心身平衡的根本保证。

338

人在天地气交之中,能随天地自然之气运,而为节宣,则不但无病,而且难老,岂舍此而更有延年之术哉?

339

其黄发之人,五脏气虚,精神耗竭,若稍失节宣,即动成危瘵。盖老人倦惰,不能自调,在人资养以延遐算,为人子者,深宜察其寒温,审其膳药,依四时摄养之方,顺五行休旺之气,恭恪奉亲,慎无懈怠。

340

夫古人汗、吐、下三法,皆治实症,若属虚症,均非所宜。

341

山栖是胜事,稍一萦恋,则亦市朝;书画赏鉴是雅事,稍一贪痴,则亦商贾;诗酒是乐事,稍一曲人,则亦地狱;好客是豁达事,稍一为俗子所扰,则亦苦海。

342

在生活中心境保持平静,最忌忧郁,要时时充满趣味才是。

343

何处是仙乡?仙乡不离房。

眼前无冗长,心下有清凉。

静处乾坤大,闲中日月长。

若能安得分,都胜别思量!

344

春“嘘”明目本持肝,

夏至“呵”心火自闲,

秋“”定知金肺润,

冬“吹”唯令坎中安,

三焦“嘻”却除烦热,

四季长“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口耳,

其功尤甚保神丹。

345

咽气不得法,反足为害,唯咽津较易,亦甚有益。每日于闲暇时正坐闭目,以舌遍搅口中三十六次,津既盈满,分作三次咽下,(咽时喉中须有声),以意送至丹田。此法行之久久,大可却病延年。

346

外无求,内自然安静,安静则神定,神定即气和,气和即元气自至,元气自至即五脏滋润,五脏滋润即百脉通流,百脉通流即津液上应。

347

是以善养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不得已而用药,则择其品之上,性之良,可以服而无害者,则五脏和平而寿命长。不善养生者,薄节慎之功,迟吐纳之效,厌上药而用下品,伐真气而助强阳,根本已空,僵仆无日。

348

心不顾身,口不顾腹,人生实难,何苦纵欲?

349

六淫之邪,其来自外,务调摄所以却之也。至若七情内动,非调摄能却,其中喜怒二端,犹可解释。倘事值其变,忧、思、悲、恐、惊五者,情更发于难遏,要使心定则情乃定,定其心之道何如?曰安命。

350

饮食合度,寒温得宜,则诸疾不生,遐龄自永矣。

351

有暂逸其心以妥梦魂之法:凡一日之中急切当行之事,俱当于上半日告竣,有未竣者,则分遣家人代之,使事事皆有着落,然后寻床觅枕以赴黑甜,则与闲人无别矣。此言可睡之人也。而尤有吃紧一关未经道破者,则在莫行歹事。“半夜敲门不吃惊”,始可于日间睡觉,不则,一闻剥啄,即是逻卒到门矣。

352

热食伤骨,冷气伤肺;热毋灼唇,冷毋冰齿。

353

盐多食,伤人肺。

354

书室中修行法:心闲手懒,则观法帖,以其逐字放置也;手闲心懒,则治遇事,以其可做可止也;心手俱闲,则写字作诗文,以其可以兼济也;心手俱懒,则坐睡,以其不强役于神也;心不甚定,宜看诗文及杂短故事,以其易于见意,不滞于久也;心闲无事,宜看长篇文字,或经注,或史传,或古人文集,此又甚宜风雨之际及寒夜也。曰:手冗心闲则思,心冗手闲则卧,心手俱闲,则著作书字,心手俱冗,则思早毕其事,以宁吾神。

355

莫轻视此身,三才在此六尺;莫轻视此生,千古在此一日。

356

中牟有赵三翁,人省爽口之味,长不至于饱甚者,即顿顿必无伤,物物皆为益。

357

中牟有赵三翁,人问养生之道,答曰:生尔处乃杀尔处,至言也。

358

无失天信,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

359

日光照天,群物皆作;人灵于物,寐而不觉。是谓天起人不起,必为天神所谴。如君上临朝,臣下高卧失误,不免罚责。

夜漏三更,群物皆息;人灵于物,烟酒沉溺。是谓地眠人不眠,必为地祗所诃。如家主欲睡,婢仆吵闹不休,定遭鞭笞。

360

八风皆从其虚之乡来,乃能病人。故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焉。

361

鱼与水相合,不可离也,离水则鱼槁矣;形与气相合,不可离也,离气则形坏矣;心与理相合,不可离也,离理则心死矣。

362

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

363

春者,天之本怀;秋者,天之别调。

364

天地万物皆因气以成形。故知气在人中,人在气中。气聚即生,气亡则死。

365

试闭目人与我皆空,但回观境与身俱安。

366

凡食热汗出,勿洗面,令人失颜色,面上如虫行。

367

然乐极则哀集,至盈必有亏。故曲终则叹发,燕罢则心悲也。

368

余观万物生老病死,为阴阳所摩,如膏在鼎,火下熬之,斯须而干;如烛当风,摇摇然泪枯尽落,顷刻而灭;如断梗在大海,前浪推之,后浪叠之,泛泛莫知所届。又况七情见戕,声色见戕,忧喜太极,思虑过劳,无百年之命,而作千秋之期,坐膏火之中,而营天地之外,及血气衰而神明散,安得不速坏乎。

369

卧唯右侧。

370

夫万病横生,年命横夭,多由饮食之患。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逾年,饮食不可废于一日,为益既广,为患亦深。且滋味百品,或气势相伐,触其禁忌,更成沉毒,缓者积年而成疾,急者灾患而卒至也。

371

罪莫大于淫,祸莫大于贪,咎莫大于谗。此三者,祸之车。

372

清晨食白粥,最能畅胃气,生津液,和五脏,大补于人。

373

《书》云:心之神发乎目,久视则伤心;肾之精发乎耳,久听则伤肾。

374

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

375

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376

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

377

勿动热而便入冷水淋身,勿对霜雾及岚气。

378

夫人所以死者,诸欲所损也;老也,百病所害也,毒恶所中也,邪气所伤也,风冷所犯也。今道引行气,还精补脑,食饮有度,兴居有节,将服药物,思神守一,柱天禁戒,带佩符印,伤生之徒,一切远之,如此则通,可以免此六害。

379

勿困中饮食,虽饥渴当先卧,至不困乃饮食,食后少动作。

380

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

381

新登五谷,如新麦面、新米饭之类,老人及脾弱人切不可食。其害有二:极难运化一也,发诸般宿疾二也。

382

盖人之精神极欲静,气血极欲动。

383

但亦有调剂君臣之法,不可不知。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此即调剂君臣之法。肉与食较,则食为君而肉为臣;姜、酱与肉较,则又肉为君而姜、酱为臣矣。虽有好不好之分,然君之位不可乱也。他物类是。

384

是以治病用药力,唯在食治将息,得力大半于药有益。所以病者,务在将息节慎。节慎之治,所以长生。

385

茶宜少饮,不饮尤佳。久饮耗人脂血,且下焦虚冷,面黄脾弱,俱所不免。饥则尤不宜饮,空心更不宜饮,唯饱食后二三口则不可少。大约人之脾胃喜燥而恶湿,若茶能少饮,最能养脾。

386

《书》云: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逆,逆则下焦胀,气乃不行。

387

满哭泣悲来,新哭讫不用即食,久成气病。不可泣泪,使喉涩大渴。愤懑伤神,神通于舌,损心则謇吃。

388

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

389

夫人禀五行之气,食五行之物,实自胞胎有形也,呼吸精血,岂可去食而求长生。

390

夏月戒晚食者,以夜短难消化也。

391

若人心神不快,尔时必可吃茶调心脏,除愈万病矣。心脏快之时,诸脏虽有病不强痛也。

392

治心以中,治气以和。

393

春属木,主发生。春肝气旺,肝属木,其味酸。木能胜土,土属脾,主甘。当春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肝气盛者,调嘘气以利之。顺之则安,逆之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夏属火,主于长养。夏心气旺,心主火,味属苦,火能克金。金属肺,肺主辛。其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心气盛者,调呵气以疏之。顺之则安,逆之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394

唇之上,何以曰人中?若以为人身之中,则当脐腹间,盖自此而上目耳鼻皆双窍,自此而下口及二便皆单窍,上三画阴,下三画阳,合成泰卦也。

395

余尝观四时之旋运,寒暑之循环,生息之相因,无非圆转。人之一身,与天时相应。大约三四十以前,是夏至前,凡事渐长;三四十以后,是夏至后,凡事渐衰。中间无一刻停留,中间盛衰关头,无一定时候,大概在三四十之间,观于须发可见。其衰缓者,其寿多;其衰急者,其寿寡。人身不能不衰,先从上而下者多寿,故古人以早脱顶为寿征;先从下而上者多不寿,故须发如故,而脚软者难治。

396

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397

人有疾病,皆内过恶阴掩不见,故应以疾病,因缘饮食风寒恶气而起。由人犯违圣教,以致魂迷魄丧,不在形中,肌体空虚,精气不守,故风寒恶气得以中之。是以有德者,虽处幽暗,不敢为非;虽居荣禄,不敢为恶。量体而衣,随分而食,虽富且贵,不敢恣欲;虽贫且贱,不敢为非。是以外无残暴,内无疾病也。吾人可不以百病自究,以百药自治,养吾天和,一吾心志,作耆年颐寿之地也哉!

398

就寝即灭灯,目不外眩,则神守其舍。

399

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节饮食乃却病之良方。

400

古人读《文选》而悟养生之理,得力于两句,曰: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此真是至言。尝见兰蕙芍药之蒂间,必有露珠一点,为蚁虫所食,则花萎矣。又见笋初出当晓,则必露珠数颗在其末,日出则露复敛而归根,夕则复上。田间有诗云“夕看露颗上梢行”是也。若侵晓入园,笋上无露珠,则不成竹,遂取而食之。稻上亦有露,夕现而朝敛。人之元气,全在于此。故“文选”二语,不可不时时体察,得诀固不在多也。

401

言谈有节,可以延年。

402

人夜卧,欲自以手摩四肢、胸腹十数遍,名为干沐浴。

403

刘几善养生,年七十余,精神不衰,其术唯暖外肾,其法,以两手掬而暖之,默坐调息两肾融液如泥,沦入腰间,其法至妙。

404

耳耽淫声,目好美色,口嗜滋味,则五脏摇动而不定,血气流荡而不安,精神飞驰而不守。正气既散,淫邪之气乘此生疾。

405

所谓居处之室,尚使之然,况天地之气,有亢阳之攻肌,淫阴之侵体,岂不伤哉?

406

戒色欲以养精,正思虑以养神,则滋阴降火养荣凝神等,汤又何用哉?

407

五脏俞穴,皆会于背。夏热时,有命童仆扇风者,风必及之,则风且入脏,贻患非细,有汗时尤甚。

408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夫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

409

养性、畅怀、制怒、莫愁、信寿、节欲、淡饮、津生、忌烟、少酒、足眠、酌补、运动、应时、导引为养生保健之良药。

410

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

411

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412

平衡阴阳、调整气血、疏通经络,乃养生之必遵之法。

413

每夜欲睡时,绕室行千步,始就枕。

414

人的肉体没有区别,而心灵有区别,心灵决定了你的思想、方法和身体平衡。

415

脾胃喜暖而恶寒,凡饮食中之生冷瓜果之类,固宜少食,恐成腹疼、心疼、呕吐、泻痢诸疾。然暖宜不可太暖,大约热不炙唇,冷不振齿者,皆可食也。或人不知,凡饮食专好极热,殊不知反伤咽喉胃膈,正所谓过犹不及也。

416

治病当用药攻,养生当用食补。

417

万物唯人灵且贵,百岁光阴如旅寄,自非留意修养中,未免疾苦为身累。

418

夏三月,每日梳头一二百下,不得梳着头皮,当在无风处梳之,自然祛风明目矣。

419

“我命在我不在天”。但愚人不能知此道为生命之要。所以致百病风邪者,皆由恣意极情,不知自惜,故虚损生也。譬如枯朽之木,遇风即折;将崩之岸,值水先颓。今若不能服药,但知爱精节欲,亦得一二百年寿也。

420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421

尊年之人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使脾胃易化,谷气长存。若顿食饱食则多伤满,缘衰老人肠胃虚薄不能消纳,故成疾患。

422

营卫之行,无失厥常,六腑化谷,津液布扬,故能长久而不敝。

423

凡人食皆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

424

张安道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腑相得,最为饮食之良。又吴子野劝东坡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养胃。 

425

虑投其所好移之,则病自愈。

426

当听到微细蹙涩、萧索低沉的音乐时,人们会产生忧愁悲哀的情感;当音乐具有舒缓明快、华丽多彩而节奏鲜明等特征时,会使人产生安详欢愉的情感;当听到雄壮嘹亮而充满激情的音乐时,人们便会激发出刚毅振奋的情感;听到庄严肃穆的音乐,又会产生严肃崇敬的情感;柔和舒缓而亲切的音乐,会产生慈爱之心;急速散乱、乖僻不正之音,则会诱发淫乱之情等。

427

戏剧、舞蹈、书法、绘画、赋诗、填词、雕塑、种花、垂钓等等都可以起到转移情志、陶冶性情的作用,且有心理治疗的作用。

428

养生家以一心疗万病。

429

凡精少则病,精尽则死,不可不思,不可不慎。

430

韭,春三月食之,疴疾不起,筋骨益强,此谓百草之王。

431

精、气、神、志者,静则日充者以壮,躁则日耗者以老。

432

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

433

每月弦望晦朔,海水随为消长,亦如人身每一日一夜,血气一朝于囟门,遇其朝时,即默默静坐,凝定神思,但闻血气自踵至顶奔走凑理,簌簌之声如群蚁相缘,五脏六腑转动声响,内外相应,见乎四体,达于听官,久之又徐徐散去,闲寂无声,此亦修行之大端也。

434

割嗜欲所以固血气,然后众害却焉,寿命长焉。

435

情志相胜疗法:可从减轻或解除致病情志的量,改变情志刺激的方向,刺激内容的重新组合等三个方面来认识。

436

善养生者,必明乎五气顺布,四时顺行之序,而后不致倒行逆施与天行有悖也。

437

五情不思,五味不贪,六欲不染,六根清净,方寸澄澈,便是真丹。

438

无情之草木不能治有情之病,以难治之人,难治之病,须凭三寸不烂舌以治之。

439

凡事不宜刻,若读书则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贪,若买书则不可不贪;凡事不宜痴,若行善则不可不痴。

440

火丽于木,丽于石者也,方其藏于木石之时,取木石而投之水,水不能克火也。一付物,即童子得而扑灭之矣。故君子贵翕聚,而不贵发散。

441

故年未满四十者,不足与论房中之事,贪心未止,倍力行房,不过半年,精髓枯竭,少年极须慎之。

442

取乐琴书,颐养神性。

443

人到五十岁以后,精神日减一日,血气日衰一日,此时保养身体是第一要紧事,即如酒色思虑之类,都要加意节省,待其既衰则无及矣。

444

“早饭要早,中饭要饱,晚饭要少”,此三句是居家出外,养生却病之妙法。

445

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

446

《存想五气避疫法》是通过自我暗示,通过想像使气出于脑,调动人体正气抵御疫邪的一种养生妙法。

447

热时欲舒畅,寒时欲收密。此合四气之宜,保身益寿之道也。

448

时疫流行,乃天地不正之气,其感人也,大抵由口鼻入。吴又可论曰:“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入于膜原是也。”彼此传染,皆气感召。原其始,莫不因风而来。《内经》所谓风者,善行而数变。居常出入,少觉有风,即以衣袖掩口鼻,亦堪避疫。

449

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能明理以尽术也。

450

言无轻吐,目无乱视。

451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452

妾美不如妻贤,钱多不如境顺。

453

初夏五阳用事,于《乾》为飞龙。草木至此已为长旺,然则旺则必极,至极而始收敛,则已晚矣。故康节云:牡丹含蕊为盛,烂漫为衰。盖月盈日午,有道之士所不处。

454

世人不终耆寿,咸多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忿争尽意,邀名射利,聚毒攻神,内伤骨髓,外贬筋肉,血气将无,经脉便拥,肉理空疏,唯招蛊疾,正气日衰,邪气日盛矣。

455

大喜坠阳。唐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健。人求其术,曰:吾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佐喜怒,气海常温耳。

456

凡风从所居之方来,为正风,如春东风,秋西风,其中人也浅。从冲后来为虚风,如夏北风,冬南风,湿凉因之顿异,伤人最深,当加以调养,以补天时,凉即添衣,温毋遽脱,退避密室,勿犯其侵。

457

水土清甘之处,人必多寿,而黄发儿齿者,比比皆然;水土苦劣之乡,暗折天年,而耄耋期颐者,目不多见。虽曰寿乡未必全寿,夭乡未必皆夭。若以强者而滋养得宜,岂不更寿?弱者而饮食不佳,岂不更夭?

458

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

459

医书云:居母腹中,母有所惊,则生子长大时发癫痫。今人出官涉世,往往作风狂态者,毕竟平日带胎疾也。秀才正是母胎时也。

460

气和自无诸疾,心正可辟众邪。

461

《淮南子》曰:大怒破阴。《清凉书》云:大怒伤目,令人目暗。多怒,百脉不定,鬓发憔焦,筋萎为劳,药力不及。当食暴嗔,令人神惊,夜梦飞扬。

462

遽神栖于目,寤则神栖于心。

463

若夏月多食冷汤,过饮茶水,致伤脾胃,则吐泻霍乱。故治暑药多宜温脾消食,治湿利小便。

464

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凉不至冻,温不至燥。

465

人之根本由丹田而生,能复则长命,故曰“归根复命”。

466

人若每天不吐唾液,则精气长留,颜容不槁,眼明耳灵;若经常吐唾液,则损失精气,皮肤枯涸。

467

予乡有老人九十余矣,而啖气不减少年。予问以服饵之法,答曰:吃食须细嚼细咽,以津液送之,然后精味散于脾,华色充肌,粗快则只为糟粗填塞肠胃耳。

468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体温应恒定在37℃左右;人的身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0~28℃;而人体养生最理想的环境温度在18℃左右为宜。人的身体会对周围温度进行适应调节,如果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会对人的心身平衡产生影响。

469

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光照等对人的心身平衡状态影响巨大,在日常养生保健中不可不思之、防之。

470

太饿伤脾,太饱伤气,盖脾藉于谷,饥则水谷莫运,而脾虚,气转于脾。饱则脾以食充而气塞。故学道之士,先饥而食,所以给脾。食不充脾,所以养气。

471

故人受天地之气,以化性命也。是知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

472

人年四十以下多有放恣,四十以上即顿觉气力一时衰退。衰退既至,众病蜂起,久而不治,遂至不救。

473

盖口中津液是金浆玉醴,能终日不唾,常含而咽之,令人精气常留,面目有光。

474

夏脏宜凉,冬脏宜温;背阴肢末,虽夏宜温,胸包心火,虽冬难热。

475

随着人的年龄增长,生理器官必然发生衰老现象,要牢牢把握这一点,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规律,从而符合养生之道。如陆游的《食粥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这说明陆游找到了消化系统衰退这一点,从而采用多食稀粥的养生之法。

476

童心、蚁食、龟欲、猴行、牛饮(鱼饮)。

477

神仙,人也,在乎修我灵气,勿为世俗流沦,遂我自然,勿为邪见凝滞,则功成矣。

478

旅游将会成为中老年人的一个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当你身处在名山大川、人文古迹之中,远离城市的嘈杂和污染,这里的光、气、水又是那样的自然、柔和、清新,定会让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在运动中增强体质,在愉悦中提高免疫力,从而长寿延年。

479

平时睡醒时,即起端坐,凝神息虑,舌舐上腭,闭口调息,津液自生,分作三次,以意送下。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480

胃脘当心而痛,是七情九气于内所致。

481

天理凡人之所生,机械凡人之所熟,彼以熟而我以为生,便是立乎不测也。

482

一曰精,二曰唾,三曰泪,四曰涕,五曰汗,六曰溺,皆所以损人也。但为损者,有轻重耳。

483

《淮南子》曰:大怖生狂。书云: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气乃乱矣。大恐伤肾,恐不除则志伤,恍惚不乐,非长久之道。临危冒险则魂飞,戏狂禽异兽则神恐 。

484

服药千朝,不如独宿一宵。

485

石上日色晒热,不可坐,恐发臀疮,坐冷石恐患疝气。汗衣勿日曝,恐身长汗斑。酒后忌饮茶,恐脾成酒积。耳冻勿火烘,烘即生疮。目昏毋洗浴,浴必添障。凡此日用小节,未易悉数,俱宜留意。

486

饮食为人生大欲,拂之则颠,纵之则流,诚不可不辨也。

487

仲长统曰:王侯之宫,美女兼千卿士之家,侍妾数百,昼则醇酒淋其骨髓,夜则房室输其血气,耳听淫声,目乐邪色,生产不时,孕育太早。或童孺而擅气,或疾病而构精,精气薄恶,血脉不充。既出胞藏,养护无法,又蒸之以绵纩,烁之以五味,重重相生,病病相孕,国无良医,医无审术,会有一疾,莫能自免。当今少百岁之人者,岂非所习不纯正也。

488

凡摩腹时,须凝神静虚于矮枕,平席正身,仰卧齐足手指轻摩缓动,将八图换此做完为一度。每适做时,连做七度,毕,遂起坐,摇转二十一次。照此,清晨睡醒时做,为早课;午中做,为午课;晚来临睡做,为晚课。日三课为常,偏遇有事,早晚两课不可少。初做时,一课三度,三日后,一课五度;再三日后,一课七度。无论冗忙,不可间断。

489

哼唱对人心身是极为有益的,如果把这种下意识的感情流露上升到有意识的感情调节,久而久之会对心身产生极大好处。

490

常以舌柱腭聚清津而咽之,润五脏,悦肌肤,令人长寿不老。

491

现代音乐强烈刺激人的神经系统,甚至破坏心脏和血管的正常功能,给人的身体带来一定的损害。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美国人,从喜欢重金属摇滚乐转向热心于轻音乐的原因。

492

青天白日,和风庆云,不特人多喜色,即鸟鹊且有好音。若暴风怒雨,疾雷闪电,鸟亦投林,人亦闭户,乖戾之感,至于此乎?故君子以太和元气为主。

493

早在唐代之前,中国已发展出以宫、商、角、徵、羽五音调和心、肝、脾、肺、肾五脏的音乐治疗理论,认为五音六律对于养生、保健、医治疾病很有帮助。

494

大凡养生之论,总离不开“修心、健身、节食”三要素,或有所侧重,或兼而有之。

495

夜阑人静万虑抛,

意守丹田封七窍,

呼吸徐缓搭鹊桥,

身轻如燕飘云霄。

496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

动静以敬,心火自定;

饮食有节,脾土不泄;

调息寡言,肺金自全;

恬淡寡欲,肾水自足。

497

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悦心。

498

神生形,形成神。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形神合同,更相生,更相成。

499

男女情动,彼此神交,然后行之,则阴阳和畅,精血合凝。

500

醉饱交接,小者令人面,咳嗽,不幸伤绝脏脉,损命。

501

形劳而不休则敝,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

502

谈笑以惜精气为本。多笑则肾转腰痛,多笑则神伤,神伤则悒悒不乐,恍惚不宁。多笑则脏伤,脏伤则脐腹痛,久为气损。行语令人失气,语多,须住乃语。

503

歌曲有节奏、旋律、和谐三要素。节奏植根于身体的运动,旋律生根于感情的起伏,和谐来源于人与人的关系。所以并非任何音乐都适合音乐疗法,只有与生活的体验相吻合的音乐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为此,就必须首先接受患者的过去,从寻找可触及其心灵琴弦的歌曲入手,寻找音乐疗法的正确途径。

504

欲和之道,在于定气、安心、和志,三气皆至,神明统归,不寒不热,不饥不饱,亭身定体,性必舒达,浅内徐动,出入欲希,女大快,男盛不衰,以此为节。

505

阴阳者相感而应耳,故阳不得阴则不喜,阴不得阳则不起。男欲接而女不乐,女欲接而男不欲,二心不和,精气不感,加以卒上暴下,爱乐未施。男欲求女,女欲求男,俱有悦心,故女质振感,男茎强。

506

术法我不会,打坐我不爱。

终日乐逍遥,终日占自在。

欢天行大道,自然得交泰。

本师传口,无为功最大。

507

少思虑以养心气,

寡色欲以养肾气,

常运动以养骨气,

戒嗔怒以养肝气,

薄滋味以养胃气,

省言语以养神气,

多读书以养胆气,

顺时令以养元气。

508

练形还精,练精还气,练气还神。

509

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

510

音乐可以治病,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事情了。通过欣赏音乐,能调整患者的情绪,使机体处于有效的功能状态,达到治病的目的。

511

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512

据报道,现代人致病因素较古代发生极大变化,由细菌、病毒之类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占10%,遗传因素造成的疾病占10%,生态环境的疾病占50%。不可不对生态环境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对养生保健产生的破坏性作用给以关注。

513

夫人有义者,虽贫能自乐;而人无义者,虽富莫能自存。

514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不节,这样半百而衰也。

515

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

516

如鸟为求食,不知避网罗;贪爱于女人,被害亦如是。譬如水中鱼,游泳网者前,便为他所执,岂非自伤损?女若捕鱼人,谄诳犹如网,男子同于鱼,被网亦如是。

517

食勿言,卧勿语,酒勿醉,色勿迷。

518

戒烟、戒酒、戒狂喜、戒悲愤、戒空想、戒懒惰、戒空度。

519

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气血盛,气血盛则筋骨强,故脾胃者,五脏之宗也。四脏之气皆禀于脾,故四时皆以胃气为本。

520

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

521

不良生活习惯十三种:睡眠过多,洗脸过频,刷牙过久,步行太长,擦肤过猛,喝茶过浓,喝酒过量,生熟混放,物品合用,不吃早餐,饱食暴饮,吃饭过饱,鞋跟过高。

522

齿常叩,耳常弹,鼻常揉,眼常远,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肢常动,肛常提,腰常伸。

523

不觅仙方,觅睡方。

524

自古以来,健康长寿的秘诀、秘方,基本上就是从护肾这个角度出发的。

525

神静则心火自降,欲断则肾水自升。

526

肾气若壮,丹田火上蒸脾土,脾土温和,中焦自治。

527

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

528

水仙以玛瑙为根,翡翠为叶,白玉为花,琥珀为心,而又以西子为色,以合德为香,以飞燕为态,以宓妃为名。花中无第二品矣。

529

静坐少思寡欲,冥心养气存神,此是修身要诀。


530

养生者,发宜多梳,面宜长擦,目宜常运,耳宜常筌,舌宜抵腭,齿宜长叩,津宜常咽,背宜常暖,胸宜常护,腹宜常摩,谷道常撮,肢节宜常摇,足宜常擦涌泉,一身皮肤宜常干浴,大小便宜咬齿勿言。


531

饮茶宜热,冷则聚痰;多饮则少睡,久服则消脂。


532

人生存气中,如鱼在水中;

水浊而鱼瘦,气昏则人病。


533

颜色憔悴,所由心思过度,劳碌不谨。


534

每吸一支烟,生命缩短5分钟30秒。


535

上下灌注,气乃流通,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而不休。阴营其脏,阳固其腑,源流,满而不溢,冲而不盈,夫是之谓久生。


536

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者,圣贤不能欺也。


537

高柳宜蝉,低花宜蝶,曲径宜竹,浅滩宜芦,此天与人之善顺物理,而不忍颠倒之者也;胜境属僧,奇境属高,别院属美人,穷途属名士,此天与人之善逆物理,而必欲颠倒之者也!


538

名山镇俗,止水涤妄,僧舍避烦,莲花证趣。


539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


540

使以五味调和五脏,五脏和平则血气资荣,精神健爽,心志安定,诸邪自不能入,寒暑不能袭,人乃怡安。


541

多说不如少说,少说不如不说。


542

百病皆生于郁。


543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544

东坡云:吾侪渐衰,不可复做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谪居无事,颇窥其一二。已借得本州大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自非废放,安得就此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


545

常止心于足者,能治一切病。止心于足,最为良治。今常用屡有深益,以此治他,往往皆验。


546

人之喜怒爱惧,不过五脏之本志;男女大欲,则又万物化醇。是皆天地间经常之理,原不至于伤生,唯狂荡无节,斯为害耳。


547

夫老人所以多病者,则由少时,春夏取凉过多,饮食太冷,故真鱼脍生菜生肉腥冷物皆损于人,宜常断之。


548

智慧者,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


549

家虽日渐贫,

犹未若饮冻;

身虽日渐老,

幸无急病痛;

眼逢闹处合,

心向闲时用;

既得安稳眠,

亦无颠倒梦。


550

夜卧,二足屈伸不并,无梦泄。


551

吸新吐故以养脏,专意积精以适神,于以养生,岂不长哉?


552

养生者不过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


553

蚁穴知雨,鸟鹊知风,燕避戊己,鹊背太岁,鱼聚北道,针浮南指,葵知向日,菊知陨霜,此物之灵也。人有不节醉饱,不谨寒暑,孰谓人为万物之灵?因书为座右铭。


554

春夏宜早起,

秋冬任晏眠。

晏忌日出后,

早忌鸡鸣前。


555

提高免疫力的7个妙法:1. 合理食用草本植物类食品;2. 睡眠;3. 合理晒太阳;4. 饭前吃水果;5. 生吃蔬菜;6. 多笑;7. 体育锻炼。


556

瓦枕石榻得趣处,下界有仙;本食草衣随缘时,西方无佛。


557

吃饭快乐,胜吃良药。


558

扁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身后彭祖。


559

养生之方,以胎息为本,此固不刊之语,更无可议。


560

神旺则气畅,气畅则血融,血融则骨强,骨强则髓满,髓满则腹盈,腹盈则下实,下实则行步轻健,动作不疲,四肢康健,颜色如桃,去仙不远矣。


561

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


562

水下火上,名曰间隔,间隔则耗散而易尽。水升火降,名曰交媾,交媾则留恋而不离。知其关窍,守以大忘,静极而动,真自生,升降交媾,皆自然造化。


563

唯静养之功,方可回天。随分忘其家业,住于安闲之所,清心寡欲,去酒色财气之私心,清晨醒即起,物我相忘,安神静坐。若有妄念,即徐步自审,此念因何而起,如何而止。与身心无益之念去之。静则再坐,动则再步。如此行一炷香,少顷再行,必得心息相依,呼吸自然,坐以口生精液,坐起周身筋骨安舒为验。人之精华,上注于目,此人身之大关键也。诚细思之,一日不静坐,时光流转,何所底止?若一刻能静坐,万劫千生,从此了彻。万法归于静,真不可思议,此妙谛也。然工夫下手,由浅入深,由粗入细,总以不间断为妙,工夫始终则一,即行住坐卧,皆要安神内守,行之半月,即有奇功,加之善愿助之,可以希仙矣。


564

阴阳者,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上有病,下取之;下有病,上取之。或实或虚,或热或寒,老少异病,久暂异候,缓急异宜,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是可与知者道也。


565

人能明邪、正二字,则得治生之旨矣。


566

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天无此日,则六合尽冰壶,乾坤皆地狱矣。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故凡通体之温者,阳禀也;四肢之运用者,阳禀也;五官、五脏之神明不测者,阳禀也。失阳则死,故身冷如冰,寂然不动,灵光尽灭。可见死生之本,全在阳禀!故欲固其阳,须培根本。根本者何?命门是也。


567

盖以肾为先天之根,胃为后天之本。胃强则后天强,而先天予以补助;胃绝则后天绝,虽先天足恃,七日不食亦死。


568

伶俐子弟,授读严师;敏慧童妇,归奉恶姑;诟责日甚,则变为痴呆。又凡宠妾灭妻,恃尊凌卑,蠢妻拙子,势压凶逼,功弋利夺,名失财骗,生离死别,冤沉恩断,望绝计穷,鳏寡孤独,僧民阉嫔,以及生而残废,男子鸡精,女子阴实,聋哑瞎瘸,此等郁症,多非药所能医,偶患外感、内伤诸病,则与平人大异,治之恒难速愈。


569

有在天之湿,雨、露、雾是也;在天者,本乎气,故先中表之荣卫。有在地之湿,泥、水是也;在地者,本乎形,故先伤肌肉、筋骨、血脉。有饮食之湿,谓汗出沾衣,未经解换者是也。有太阳脾土所化之湿,不从外入者也。阳盛则火胜,化为湿热;阴盛则水胜,化为寒湿。其症发热,恶寒,身重,自汗,筋骨疼痛,小便秘涩,大便溏泄,腰痛不能转侧,跗肿肉如泥,按之不起。


570

叶天士云:“风为百病之长。”盖六气之中,唯风能兼五气。盖因风能鼓荡此五气而伤人,故曰百病之长也。


571

四序流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故春为风木,秋为燥金,冬为寒水,各司其令。唯夏则暑、热、湿三气迭乘,合操其柄。此盖大化循环之运,不期然而然,而亦不得不然也。所谓不期然而然者,何也?天一生水,贞下起元,由水生木,由木生火,至是而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大生广生,百物蕃帛,此所谓不期然而然者也。所谓不得不然者,何也?夏为火令,秋为金令,由夏入秋,乃火下起金,不唯不能相生,而反相克,秋令不几于或息乎?全赖地气上腾,长夏土旺,由火生土,藉土生金,此又大化斡旋之妙用,四序方得流行,生克方不颠倒,所谓不得不然者此也。


572

夏令属火,日光最烈,天时乃热,人感其气,名曰伤暑,亦曰中暑。盖日为众阳之宗,日出则爝火无光,阳遂承之,火可立至。

暑从日,日为天上之火,故日字在上;寒从冫,冫为地下之水,故冫字在下。暑为阳邪,易入心经;寒为阴邪,先犯膀胱。霄壤不同,各从其类也。


573

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


574

知治人者,其思虑静;知事天者,其孔窍虚。思静,故德不去;孔窍虚,则和气自入,故曰重积德。积德而后神静,神静而后和多。


575

尝谓僧道优尼,讽经修炼,实皆诳愚,经昌黎排诋不灭。迨诊,人多郁病,乃悟释道皆解郁之术,免其作慝,亦防微杜渐法也。


576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577

人唯遂心事少,拂意事多,故病常兼肝郁,妇女尤甚。婴儿不能言,其啼、笑、惊、惧致生诸病,固所易知;若儿早开知识,所愿难偿,或失去耍玩、欢爱久别、期许永欠、畏憎常遭,此等懊闷,郁于柔嫩之肝胆,儿既不会告语家人,医人又以难察而忽之。常有项生瘰疬等症,医人谓非儿应有,名曰无辜;又或腹生痞块,面黄肌削,腹非痛而眉攒口哼,医但谓是食积、感冒。盖郁无解日矣。


578

厥气客于心,则梦见丘山烟火;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器奇物;客于肝,则梦山林树木;客于脾,则梦见丘陵、大泽、坏屋、风雨;客于肾,则梦见临渊,没居水中;客于膀胱,则梦见游行;客于胃,则梦见饮食;客于大肠,则梦见田野;客于小肠,则梦见聚邑、街衢;客于胆,则梦见斗讼、自刳;客于阴器,则梦交接、斗内;客于项,则梦见斩首;客于胯,则梦见行走而不能前进,及池渠阱中居;客于股肱,则梦见礼节拜跪;客于胞殖,则梦见溲溺便利。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补之,立已。善诊候者,亦可深思此意,乃尽善尽美矣。


579

上身病常兼风、痰、燥、火;中身病常兼食、水、气、虫;下身病常兼虚、寒、湿。妇人多郁气。劳力者多淤血。劳心者多阳痿。咯血者多遗精。


580

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及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荣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也。凡气淫于腑,则有余于外,不足于内;气淫于脏,则有余于内,不足于外。问曰:有余、不足有形乎?对曰:阴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盛,则梦蹈大火而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扬;下盛,则梦堕坠。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心气盛,则梦喜笑及恐畏;脾气盛,则梦歌乐,体重,手足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而不属。凡此十二盛者,至而泻之,立已。


581

实则恶其本属,虚则喜其本属。恶香甜,胃热也;喜香甜,脾虚也。恶腥辣,大肠热也;喜腥辣,肺寒也。恶焦苦,火盛也;喜焦苦,火不归原也。恶膻酸,木郁也;喜膻酸,木摇生风也。恶腐咸,水热也;喜腐咸,水涸也。


582

五行所属,皆可依望、闻、问、切而求其病。如脾之窍口,若唇干红,脾热也;紫则热甚,津液润不及也;青则木旺生火,土受木克,热极也;淡红不干,则火虚不足生土也;白则虚寒矣,金冷火败也。又如土主五味,自入脾为甘,入肺为辛,入肝为酸,入心为苦,入肾为咸。然实热查腑,虚寒查脏。若病口甘,乃本味见也。在实热是胃热也,在虚寒是脾败也。若口辛,乃金味也。在实热是胃之液燥,不能滋养肺金也;在虚寒是脾弱不能生育肺金也。若口苦,在实热是火盛而炎于胃也;在虚寒是脾弱不能消食,而腐热附于虚火上越也。若口酸,在实热是木旺克胃有滞也;在虚寒是木郁克脾伤湿也。若口咸,在实热是伤食而水热侮土也;在虚寒是脾湿不能制水,而水寒溢之也。余可例推。


583

古云:三分医治,七分调养,信然。凡病未愈,忽添内外杂症,或旧疾复发,皆不善调养所致。


584

心火脏,主生血,主藏神,主周身脉络,主喜,主笑,开窍于舌。

肝木脏,主藏血,主藏魂,主周身筋膜,主怒,主惊,开窍于目。

脾土脏,主饮食,主藏意,主周身肌肉,主思,主噫,开窍于口。

肺金脏,主行气,主藏魄,主周身皮毛,主悲,主咳,开窍于鼻。

肾水脏,主生气,主藏志,主周身精髓,主恐,主欠,开窍于耳。

外有包络,即心外衣,为阴血布化之源。

又有命门,即肾中系,为真阳生气之根。


585

五行皆有郁与结。郁主气,结主血。气行乎虚,血行乎实。郁病虚处,结病实处。郁宜行气,结宜行血。


586

一药不仅治百病,一病不仅需一药;一方不仅宜一病,一病不仅应一方;一脉不仅见一证,一证不仅见一脉;一脉不仅属一病,一病不仅执一脉。即:活法法中生活法,奇方方外有奇方。 


587

怒、忧、思、悲皆作郁,喜、惊、恐皆作癫,怒又作狂,思又作癫。

木之情为怒,郁于肝胆,久之则依肝胆部位而为患。在经则为病,在络近肌肉则为疮;如郁在胆,则生瘰疬,以项四围胆之部也;郁在肝则目病,目乃肝窍也。

思虑甚则伤脾,木郁乘土之虚而克之,为反胃、关隔、噎食等症;火盛上炎,郁热随之,则为上焦热诸症。

肺气郁则生粉瘤、粉核。


588

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589

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590

上医听声,中医察色,下医诊脉。


591

人体小宇宙,宇宙大人体,人体是心身完整的统一。因此,每个医学家必须时刻站在一种科学的思维基础上,来研究医学的一切命题。


592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中者,于河洛为中土,生物之始气,又曰元气。此气未兆,是曰无极;既兆,是曰太极。宋玉《小言赋》:无内之中,微物潜生。视之无象,睹之无名是也。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则为气、为热;阴则为血、为寒。热发为火,寒凝为水。阴足配阳则气平,阳足配阴则血平,故不病。


593

服食以养中气,如喷水以润花叶;静养精神以补中气,如溉水以灌花根。常有死去数刻,忽又回生者,乃其中气未泯,得数刻之静,以蓄养之气机复,则呼吸以生也。故病虽垂危,若尚未死,则中气仍存,苟能乘此养之,岂非易易!其法高枕软褥,侧身曲卧,诸事不思,收视返听,勿离脐下,则一身之气自能不绝。果能如此,久病垂危,立可回生。唯善摄生者,始知此效。


594

思虑伤神,怒叫伤气,淫欲伤精。死于伤神、气者少,死于伤精者多。人皆指肾水为精,非也。精乃中气之凝,融和涵养于百脉之中。肾乃脏腑肉团之一,脏腑各有津液,癸水乃肾之津液,岂精乎?当交媾时,心君骏发其令,百体齐应,神为之凝,气为之聚,全精俱动;及将欲泄,百脉精力猛聚百会穴中,头身炙热,直由玉枕下蹿脊中,箭疾而达命门,炙得肾水猛沸,包裹精气而顿泄入子宫。然则肾水特包裹精而同泄者,而精乃一缕暖气耳!此暖气,便是结胎之真种,即己之性命。若滥淫无度,非零星抛性命乎?


595

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


596

肾之一脏虚,而五脏六腑皆为这不宁,故养身莫妙于节欲也。


597

阳气以潜藏为贵,潜则弗见,潜则可久远也。故盏中加油,则灯愈明,炉中覆炭,则火不熄。


598

夫医之治病也,亦知其本末,而后其治可施焉。盖人身自五脏六腑中气血流行,津液涌出,以达四体,故脏腑一有伤,则先见某脏某腑之症。譬如肺病,而损于皮毛,心病而损于血脉,脾病而损于肌肉,肝病而损于筋,肾病而损于骨。见其症之所在,而知其病之属何脏何腑,是支流涸知源泉之竭,茎叶枯知根蒂之朽者也。其施治之法,不先察其源泉根蒂之朽竭,奚得救茎叶支流之涸枯乎?


599

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600

心肺居上焦,脾肝居中焦,肾之水火居下焦。肝为心母,肾为肝母,肺为肾母。子病补母,母病泄子,其理固通。然肝、脾、肺、肾各有自病之原,因金水虽相生,然肾病只补气而不滋水可乎?土金虽通气,然脾病只补肺而不扶脾可乎?唯心家之病,可以责之于肝,如心烦、心悸等症,则专理肝气亦可愈,不必赘以心家之药也。若夫补土以培木,滋水以熄火,壮水以泽土,此则理通之稍进者。


601

西方白色,入通入肺,位居于兑为燥金,时列于秋为燥令。燥者火之余气也,所藉乎有以润之,而不至于竭其液,则清肃下行,将天气降而云物不为之扰矣。


602

气血周流则不病,气滞血凝故病。武人能食体肥者,气不滞、血不凝也。八段锦等一切外工,皆不使气血凝滞,亦华元化五禽之遗意也。


603

目者肝之外侯,肝气通于目,目和则辨白黑矣。

鼻者肺之外侯,肺气通于鼻,鼻和则知香臭矣。

舌者心之外侯,心气通于舌,舌和则知五味也。

口者脾之外侯,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

耳者肾之外侯,肾气通于耳,耳和则知五音矣。


604

忧愁思虑则伤心,饮食劳倦则伤脾,人人所知,不待烦赘,唯五脏之伤于内,是不可知者也。人有所悲哀则泪忽下,有所羞愧则汗必出,见美味流涎,嗅恶臭发呕,其故何也?盖皆脏腑中有所触发于其事而已。未有见美味而发呕,嗅恶臭而流涎者也。然则其脏有病,其腑有病,见其症者,是宜有之事。故凡病不以脏腑经络求其所因,何由可寻根蒂泉源乎?


605

天地气化无穷,人身之病亦变化无穷。


606

五情之过,医之以所胜。如哭者,以可喜治之;喜者,以可惊治之;惊者,以可怒治之;怒者,以可思治之;思者,以可悲治之。


607

人之一身,饮食、男女、居处、运动皆由阳气;若阴气则随阳运动,而主持诸血者也。故人之阳损,但当补之温之;温补既行,则阳气长盛,而百病除焉。


608

若夫随年龄而旺衰者,天地之道,万物之常也。至说者不论及此,误矣。


609

阳气一分不尽,则不死;阴气一分不尽,则不仙。

可见阳为人身之宝。善摄生者,保精调胃。中晚年,常服健脾保气之药,使阳气常存,浊气渐运,务使阳气旺,阴气消,则耳目聪明,身体强健,保合太和,长有天命矣。


610

人身以气为主,气若充足,则周身皆元气所到,血乃附气而行,故四肢便捷也。又必赖饮食以生。饮食入胃,其清者上升而为气,即以气之有余者下降而为血,血化精,精足为神,其渣滓,以大便泄出。


611

东坡先生尝曰:吾平生求医,盖于平时默验其工拙,至于有疾,必先尽告以所患,而后诊视,使医者了然,知厥疾之所在,虚实寒热先定于中,则脉之疑似不能惑也。故虽中医,疗疾常愈。吾求疾愈而已,岂以困医为事哉!


612

且水者气之子,气者水之母。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滞。


613

人禀阴阳二气以生,有清有浊。阳之清者为元气,阳气浊者即为火;阴之清者为津液,阴之浊者即为痰。故痰者,乃津液不清,熏蒸结聚而成者也。


614

夫载气者,血也;而运血者,气也。人之生也,全赖乎气,血脱而气不脱,虽危独生,一线之气不绝,则血可徐生,复还其故。血未伤而气先脱,虽安必死,以血为魄,而气为魂,魄未绝而魂先绝,未有不死者也。故吾谓定血症之死生者,全在观气之平否。


615

人身不过阳气、阴血而已,婴儿纯阳,其身矫捷便利,至老年,筋骨牵强,步履艰难,涕泪自出,眼昏耳聋,其故何也?不过阳健阴钝而已。


616

若未病预调之说,在养生家说述甚伙,吾有取有侗初张氏之言曰:凡饮食之节,减满受虚,故当饥而食,节其满未饱,先止留其虚。

睡卧之法,先睡心,后睡眼;睡心是止法,睡眼是观法。能斯二者,始可与言养生。

然世复有寝食无节之流,顾不食而纵酒,不寐而渔色,是又疾不干人,人来求疾。是以庄生云:人之可畏者,在衽席饮食之际。信矣!


617

人之病不外乎三因:外因六淫,内因七情,与饥饱、劳倦、跌扑为不内不外因。

凡单感六淫,虽其人素弱,无其大病;若兼伤七情,脏腑先虚,复感外邪,为病必重。故七情之伤,过于外感。

夫七情之伤,各有所属。心为喜,肝为怒,脾为思,肺为忧,肾为恐,此为五志。尚有悲属肺,惊属心,共为七情。


618

《内经》云:百病皆生于气。

经有所谓七气,有所谓九气。喜、怒、忧、思、悲、恐、惊者,七气也;七情之外,益之以寒热二证,而为九气也。

气之为病,男子、妇人皆有之,唯妇人血气为患尤甚。盖人身血随气行,气一壅滞,则血与气并。或月事不调,心腹作痛;或月事将行,预先作痛;或月事已行,淋漓不断,心腹作痛;或连腰胁,或引背膂,上下攻刺,吐逆不食,甚则手足搐搦,状类惊痫;或作寒热;或为症瘕,肌肉消瘦,非特不能受孕,久而不治,转而为瘵疾者多矣。


619

人身生气通于天,凡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皆与我身脏腑相感应。天地一阴阳五行也,人身亦一阴阳五行也。然则六气皆为生人之具,而非杀人之物。何称之曰六淫?曰:此唯过则为害耳!淫者过也,大水曰淫,大雨曰霪,佚荡曰侄,并义寓于声。六气苟不过极,即不得名之曰淫。


620

寒、暑、燥、湿、风、热,谓之六淫,属外因;喜、怒、忧、思、悲、恐、惊,谓之七情,属内因;疲极筋力,尽神度量;饮食饥饱,叫呼走气;房室劳逸,金疮折;虎狼毒虫,鬼疰客忤,畏压溺等,为不内外因。


621

六淫之气,实只有五,风、寒、暑、湿、燥而已,而五者无不从火化,是以名为六淫。


622

大凡一经病,诸经皆因之亦病,若深心细裁,果能得其病之主脑,则药之补泻消解,任用皆当。


623

又如一食疾也,实则大黄泻之,虚则术、苓补之,新停则饥之,久积则消之,皆可愈也。


624

四物,血分主方也。归多则重在温血,芍多则重在平肝,地多则重在凉血,芎多则重在升散。


625

君臣佐使,于虚人则有两用,标、本是也。若标急本缓,则以君、臣药治标,佐使药固本。若本急标缓,则以君、臣药治本,佐使药治标。若治壮人,但皆标药,然古方亦各固本,如甘草、红枣、麦冬之类是也。


626

如此之类,皆因一病自有治之之主药、佐药耳!又有只用一品、二品之方,或互相助,或各为力,或取彼此相制、相使,务期有当于病也。运用之妙,在乎一心而已。


627

后天阴阳,乃六淫,饮食等事,伤于表里,而病寒、热、虚、实,治以解表,清热、散寒、化痰、消积、杀虫、化块之类,皆外铄者也。


628

凡精神不旺、气力怯弱、畏风、畏寒、便多、食少诸病,皆阳虚也,宜参、芪、桂、附、姜、术等药。

凡津液不足、肌肉不丰、畏暑、畏热、口干、目蒙、粪燥、尿黄、耳鸣、鼻干、发焦皆阴虚也,宜芍、地、二冬、石斛、乌梅、梨汁、萸肉、蜂蜜、饴糖等药。


629

先天阴阳论盛衰,后天阴阳论五行生克,学者宜切究之。


630

若饮食之五臭、五味,伤于偏嗜,则脏腑之阴阳为其所挠,而气血之行非速即迟,不能循其常度。故多食香甘,则挠脾胃土;多食膻酸,则挠肝胆木;多食焦苦,则挠心小肠火;多食腐咸,则挠肾膀胱水;多食腥辣,则挠肺大肠金。味入脏腑,变涩与糙;臭入脏腑,变燥与臭。涩乃咸酸之变。当其变时,则脉亦忽数忽迟而无定,皆饮食不节之咎也。


631

养阴之法,不过清润、寒凉,宜因人之强弱,酌其铢两之多寡,慎其药性之峻缓平烈,务使合宜而已。


632

诸荤物,皆引经药。儿在胞中,脐之呼吸达于母之口鼻,天地元气得由此入;降生后剪脐,乃以窍其口鼻也,始能呼吸。脐之气达于脉络,曰先天;口鼻之气达于脏腑,曰后天。

脉络之隧深,故在胞中气入,存多失少而不饥;脏腑之隧浅,故至生后气入,来少去多而作饿。髫龄以前,精窍未开,七情未泄,气足生形;十六岁后,精窍开,情窦泄,自此以后,气但能养身矣。况日渐消耗,使气无加有损乎!婴儿食乳,长则食谷,非乳与谷能长大形体也。

所食诸荤,肉达于肉,筋达于筋,骨达于骨,皮毛脏腑肢体,各从其类,其性之寒热湿平,亦各奏其功。

又如穿山甲、蝉脱、虎骨、龙骨、鳖甲、龟板、鹿茸、阿胶等类,古方用以引药达于本位。

膏粱子弟,贪食荤腻,生痰、生热、作泄、作胀,不可枚举。如多食熊掌,引痰于手足矣;多食羊尾,积热于尻轮矣;多食鹿茸,阳火聚于顶上;多食蹄筋,阴湿淫于脚下;多食龟板,积阴于腹;多食鳖甲,侵阳于脊膂。推之诸禽兽肌肉脏腑,皆从其性,各有专到,幼幼者,尚其鉴之!


633

春方药为害最烈,近则杀身,远则绝嗣。而无耻药肆,巧立名目,赚财构殃,不有人责,必有鬼诛。前明有点苍山道士,集诸春药,造成一书,名《补天石》,书成为雷殛死。吁,可鉴也!


634

又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花实苗皮骨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

凡此七情合和之时,用意审视。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 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又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湿、凉四气,及有毒、无毒、阴干、曝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635

凡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宜摄合和者,宜用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


636

古之善为医者,皆自采药,审其体性所主,取其时节早晚:早则药热未成,晚则盛热已歇。

今之为医,不自采药,且不委节气早晚,只共采取用以为药,又不知冷热消息,分量多少,徒有疗病之心,永无必愈之效。


637

用药视其性之相得、相制、相反、相恶为要,《冯氏锦囊》等书皆详之。


638

且感古方无多,医病无穷,观黄坤载《长沙药解》,方药皆活用自明。尝见山农村媪,杂草野木秘法家传,愈人奇病,不得谓四圣百家外,无活人之方药也。

坊刻佳书,常对证录方而不效,因未辨明同异,而按图索骥也。


639

故向来名医,或偏于补肾,乃见为先天果虚也;或偏于补脾,乃见为后天果弱也;或偏于用二陈,乃见为气血淤滞而不运,痰化自愈也;或偏于用柴胡,乃见为气血郁结而不开,利其机关自愈也。他如偏于消导,偏于攻下,偏于清润,偏于逐寒,偏于清热之类,在迩时各有心得。愈病之权,其妙皆在药品之加减,铢两之重轻,互为君臣佐使也。


640

古人立方之妙,多是以药制药,以药引药,非曰君臣佐使各效其能,不能理也。盖药皆偏性,恐其偏之有害,而以同用者制之,则有利而无害;恐其偏有不入,而以同用者引之,则无拗而能入。


641

古发表之剂,皆防亡阳;攻下之剂,皆防亡阴;利水方中,皆固津液;消导方中,皆固脾土;温补则防失精、失血;寒凉则防阳虚、火败;有汗勿再发汗;便利勿再清泻;治上勿伤下,治下勿伤上;清上之虚热,勿令火冷、金寒;清下之虚热,勿令脾陷、肾泄。


642

解郁古方,皆依经施治,大约逍遥散、柴胡汤,最宜于愠怒忧虑之症。


643

瘦人热,皆因燥。若有郁,则热上蒸,病在气;若有滞,则热下酝,病在血;若伤酒,则热灼心,肺而咯血;若伤色,则热炙肝,肾而下淋。盖不病则为温和也,病则作燥而化热矣。忌用升麻等药。


644

老人患热证,勿纯用寒凉药,恐灭其有限之元阳也。

胸中气滞,勿用破气药,恐散其有限之元气也。宜白芍、萝卜之类。呕吐或泻,宜黄土汁。泻痢宜消滞、渗湿、平肝、固气,如白芍、谷芽、苓、泽、北沙参、黄土汁之类,皆可选用。凡小便不赤者,皆忌利水之药。


645

老人大便结者,宜消解、清润,忌攻下之药;大便润者,宜固气、健脾、养胃,忌滑利之药。


646

老人日久思虑伤脾,故少食也;津液涸,故咽干,便燥也;不眠者,肝热也;胸烦,怔忡、心跳者,胃热,肺燥也;噎食者,三阳经郁热也;烦渴多饮者,胃燥也;下身肿者,脾湿不能摄水也;能食不能消,胃热,脾虚也。果系实热,大便结而润之不下者,须稍加人参或潞党参。盖气盛乃能使下,气弱不足转运,虽攻亦不下矣。小便结而欲用利水者同法。盖清气未能上升,则淤浊下陷,水道仍阻耳。


647

今人烹炮一物,必备五味,全是不欲偏胜之意。唯肾水多有不足,故咸物独多,然亦不可偏胜也。


648

六味地黄丸一方,其性孤阴,但可降火,不能生精,苟非阴虚有火者,必以健脾为主治也。


649

平日调理丸药,宜用滋阴健脾丸。盖肾主藏精,其所以生精生血者,全赖饮食生化,而输归于肾,脾胃一强,精血自足。张洁古云补肾不如补脾,旨哉言乎!


650

辛味归肺,肺盛则金来克木,肝血不生;甘味归脾,脾盛则土来克水,肾气消散;苦味归心,心盛则火来克金,肺气虚耗;酸味归肝,肝盛则木来克土,脾气亏损;咸味归肾,肾盛则水来克火,心血不足。


651

今人以峻烈之药,竭尽真阴,以助虚阳,盖以房帷重耗,渐至髓竭肉消,神昏气夺,毛悴色夭,尚不知为药所误,可胜悼哉!


652

风乃天之阳邪,伤人卫气;寒乃阴邪,伤人荣血;同气相感耳。


653

万物莫不归于胃,故胃为五脏六腑之海也。今先生阐发胃之功用,博考治胃诸方,以疗温热,湿温危疴,又扩充肝、肺诸病亦因于胃病者,于是专以治胃,功效昭著,藉以启后进之智识,不致仍惑于阴阳五行,八味六味汤丸,可治一切病患之遗害,挽回温补之颓风。先生之济世苦心,昭然若揭矣。


654

尝医人食积及痞块,内既服药,外使习拳棒,多有愈者。


655

膏肓疾,心包之郁也。冯氏教之,挺身平气,二足正立,以两手各把两边腰窝,微力缓缓扭其双肩,先前扭数十下,甚验。予以此方治友人久心疼,如式行之。友曰:但觉心中被扭,似有声响,立刻疼止。


656

室女幼而丧母,多忧愁郁积,或致经病,症瘕,百治不愈,须于新嫁时医之,乃愈。


657

各经气血,虚则思同类为助,畏其所不胜,恶其所胜。如胃乃阳土也,阳主臭,土之臭香,胃虚则思香,畏膻,恶腐;脾乃阴土也,阴主味,土之味甘,脾虚则思甘,畏酸,恶辣。余仿此。


658

脏腑生成各异,《灵》、《素》具详。常见一人之性情,今昔改易,则以大病之时,其脏腑剥削于内伤外感,又受药物之攻补消克,十二经中强弱互变,迨病愈后,由其气而发乎情,先后悬殊,理固应然。倘再患内伤他病,医人苟知溯其既往者而思维之,必能大有所据也。唯是四十岁后,大病一次,愈虚一次。


659

医者之呼吸,平人无病和缓者也;病者之呼吸,有实热则速,有虚寒则慢,非和缓者也。呼吸速则脉至多,呼吸慢则脉至少。而医以无病之呼吸量之,故知其迟、数、强、弱也。


660

气虚者,皮松,宜补气;血虚者,肉软,宜补血。


661

脉者,中气之见象也。中气灌注于脏腑,串满于经络,散扬于肌表。中气病则身病,中气不病则身不病,故外感,内伤,非病身也,乃病中气也。


662

中气之行于五脏者,曰脏气;行于六腑者,曰腑气。腑气皆达于气口之表,以浮取之,可察中气之病于腑也;脏气皆达于气口之里,以沉取之,可察中气之病于脏也。故治表之病,所以救护中气,不病于腑。治里之病,所以救护中气,不病于脏。非中气自中气,脏腑自脏腑之气,病自病也。


663

今夫气聚则生,气散则死。人生所赖,唯此气也。

医寄死生,责任最重,若平日不能讲究精微,临症而吉凶莫辨,岂足谓之医耶! 


664

劳心者,表虚、脾湿;贪淫者,肾虚、肝热;伤力者,肺虚、肝热;嗜酒者,肺虚、胃热、脾湿;宿食者,脾寒、胃虚;吐酸者,胃寒、脾虚。

又思虑伤脾,怒恼伤肝,大笑伤心,惊恐伤肺,哭泣伤肾,盖本情过用也。

又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不眠伤神,久语伤气,久卧伤血,亦本事过用也。


665

气取诸阳,血取诸阴。人生之初,具此阴阳,则亦具此气血。气血者,其人之根本乎!


666

人这一身,调气为主,是亦先阳后阴之义也。


667

阴强阳弱者,常病阳痿、体倦,治宜扶阳、去湿,若有郁须兼解郁,不则反生上热;阳强阴弱者,常病目昏、口干,治宜养阴、清燥,若有郁须兼解郁,不则反生下寒。肥人多阳弱,瘦人多阴弱。


668

盖人身之中,唯气而已。

宗气者,丹田先天之大气也,犹天地之有太极也。

卫气者,健运周身之阳气也,犹太极之动而生阳也。

营气者,根中守固之阴气也,犹太极之静而生阴也。

天地间唯气以为升降,而水则以气者也。故天包水,水丽地,一天之气,升降于太虚之中,水不得而与也。

故潮之往来,特随气耳,非潮自能然也。

人身亦唯以气为主,而血则犹水,不可以血即为营气也。彼谓血即为营者,非经旨也。


669

有谓气为阳,余凡有形皆为阴,乃养生者之言,非医也。


670

哀哉!庶民枉死者半,可谓世无良医。

为其解释经说,地、水、火、风,和合成人。

凡人火气不调,举身蒸热;风气不调,全身僵直,诸毛孔闭塞;水气不调,身体浮肿,气满喘粗;土气不调,四肢不举,言无声音。

火去则身冷,风止则气绝,水竭则无血,土散则身裂。

然愚医不思脉道,反治其病,使脏中五行,共相克切,如火炽燃,重加其油,不可不慎。


671

疾病痊愈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心身战胜疾病的能力,药物或手术刀等只能算是辅助病者心身、战胜疾病过程中的方法和手段而已。


672

世人不察,日耽声色,夜务淫哇,滋味煎其脏腑,醴醪煮其肠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思虑销其精神,哀乐殃其乎粹,不思节制,外内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欤?

喜养生者则不然也,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泊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然后蒸以五谷,润以矿泉,以朝阳,缓以乐音,无为自得,体妙心沉,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

长此以往,庶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何为其无有哉!长生久视之秘法,即此而在,何需远访崆峒,遥羡蓬莱耶?


673

天地生人以时,动之者半,息之者半。

动则旦,而息则暮也。若是则养生之诀,当以善睡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壮筋。是睡非睡也,药也。非疗一疾之药,乃治百病,救万民,无试不验之神药也。


674

人生在世唯曰:“日求三餐,夜求一宿。”是即养生保身之道也。今富贵之家日夜谋虑,当食不食,当睡不睡,虽食而不知味,虽睡而不安稳。即有取乐者,以酒夺食,以色妨睡,每每中酒之后,继之以色,夜坐连旦,日中而起,宿酲未解,又复饮酒。晨昏颠倒,情思无乡。身非铁石,内外攻戕,强壮者因而衰弱,衰弱者因而病笃,是皆自取,可不哀哉!若贫贱之人,不安本分,勉强效其所为,害更甚大。


675

缺乏养生知识的人,到医院做一体检,方知百病加身,不得不抓紧治疗。不但备受病痛煎熬,戕贼宝贵的身体,折损人生只能享受一次的寿命,而且常常花费万千金钱,毁多日血汗成果于一旦。与其那时用万金去买回痛苦,不如及早以十金换取一册受用终生的养生知识书籍。从这个意义上讲,此书何止千金!

上一页:山林子自然智慧自主创新思维训练精选
下一页:山林子自然智慧养心学

传播人类先进文化 提升人类心身素质

公众号